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拟研究的问题:
从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角度出发,评价将2015年首批国家药品谈判成功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药物埃克替尼,治疗慢性乙肝的药物替诺福韦酯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对医保支付方预算的影响。通过构建预算影响分析模型,对目标人群、当前和未来可能的治疗方案组合、药品费用和疾病相关医疗费用进行估计,把埃克替尼和替诺福韦酯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情境和不把这两种药品纳入医保目录的情境相比,分析未来5年 (2016—2020年) 总预算的变化。
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推进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过程中,采取统一谈判的方式,把价格偏高的专利药品和独家生产药品价格降至合理区间,是国际通行的做法。
2014年年末,就有媒体报道“中国药品定价最大改革或将启动”。2015年10月,卫生计生等16个部委(局)组织开展了首批国家药品价格谈判试点工作。2015年11月下旬,正式启动国家药品价格谈判试点。谈判小组先后与相关企业进行多轮谈判,内容涉及药品价格、直接挂网采购、完善医保支付范围管理办法、做好国家药品谈判试点与医保支付政策衔接等多个方面。
2016年5月2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国家药品价格谈判的结果通知。首批成功进行国家药品价格谈判的药品有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药物吉非替尼和埃克替尼、治疗慢性乙肝药物替诺福韦酯,这三种药品的的降价幅度分别为55%、54%、67%,并且出现在2017年新版的基本医保药品目录中,谈判的降价药品已全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患者可以按照比例进行报销。
作为药物经济学评价的补充,预算影响分析(budget impact anal旨在测算纳入一个新的医药产品对医保支出的综合影响。本研究对埃克替尼与普通化疗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以及对替诺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进行预算影响分析,为医保报销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改委等 7 部门发布的首批国家药品谈判结果所涉及的3种药品都是高价药品,即使大幅度降价仍价格不菲,将这些药品纳入医保目录,全国各地区的医保基金亏空和结余情况各不相同,有些地区医保基金可能不能承受如此高额的药品费用支出,所以需要对这些药品进入目录后可能产生的医疗费用作出充分评估,从而根据各地区自身的医保基金情况更科学地制定报销政策如报销比例等。
文献综述: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