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中国医改的根本目的。在新医改政策的五项基本工作中,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等政策都将对医药市场产生重大影响,而其中中医药产业如何能在新医改形势下获得更大优势成为更为关注的问题。
本文主要采取列事实、摆依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主要通过图书查询、期刊杂志检索、在公司进行寻访调研等方式来收集资料。拟运用产业经济学、企业管理学、市场营销学、零售学、物流配送学、信息管理学等相关的知识来撰写论文。
本文拟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新医改理论形成的背景因素分析及综述;
第二部分:对新医改、中医药产业等概念进行界定,通过对新医改政策和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等的文献资料的搜索、收集和回顾,研究新医改背景下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发展。
第三部分: 运用产业经济学等理论和分析方法,针对中医药市场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中医药产业在新医改背景下其存在的优劣势。结合中医药产业的内外部环境,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以寻求中医药产业扩大发展的路径和方法。
文献综述
从改革开放初期至今,我国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从初期的酝酿,到改革思路的确定和调整,和众多领域的改革一样,经历了艰辛的探索过程。1978年至1996年,是我国卫生事业解放思想、积极探索的阶段;1997年至2002年,是我国卫生事业明确方向,加快发展的阶段;2003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入了强调公益、改善名声的阶段;2009年4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体制改革的意见》发布,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
新医改方案依旧以四梁八柱为主要构架,即形成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四体一位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并完善相应的管理、运行、投入、价格、监管体制机制、加强科技与人才、信息、法制建设。自2009年4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实施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完善政策、健全制度、加大投入,统筹推进五项重点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和初步成效,实现了阶段性目标。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以下简称基本医保)框架初步形成,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参保人数达到13亿人,筹资和保障水平明显提高,保障范围从大病延伸到门诊小病,城乡医疗救助力度不断加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药品安全保障得到明显加强;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核心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同步推进,开始形成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新机制。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