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医患关系文献综述

 2023-01-15 17:17:29

开题报告内容 不少于2000字)

一、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及意义

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政策指导下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体制改革。特别是 20 世纪 90年代中后期,我国步入市场经济体制之中, 经济快速增长。但与此同时,作为保障人民健康的我国医疗保障机制还尚未完善。经济的发展给人们的思想观念与行为等都带来变化,体现在医患关系中则是医患双方的思想都受到金钱利益的冲击。在医疗保障体制不健全的今日,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医患矛盾不断严重,全国医患纠纷普遍大幅增加。针对现有的医患关系紧张并不断恶化的状况,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当前医患关系的新变化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改善医患关系的有效对策。

本毕业论文的目的是对我国现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医患关系现有问题进行分析,结合问题存在原因,为如何解决问题与建设和谐的医患关系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文献综述

相关文献阐述了我国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医患关系的现状与特点。陈明忠(2010)总结认为我国医患关系的特点:医患关系社会化、经济化、物化、法制化和非平等化;储晓红(2002)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医患关系的新变化:医患关系的间接化、医患交往的经济化、医患调节方式的法制化和医患地位的平等化;孔祥泉(2002)等提出市场经济条件下医患关系的物化趋势、医患要求的利益化趋势、患者需求的多元化趋势等发展趋势。

以下文献提出了目前我国医患关系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王锦帆(2006)分析指出新经济社会环境下思想观念的不适应、国民整体人文素质欠缺、医患沟通不够、有关法规和制度不完善等;王惠萍(2010)等认为目前医患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有:医生诊病简单得就像处方机器、市场经济让医务人员心态失衡、多种因素使医患之间缺乏信任、患者过分苛求和舆论的误导。当医患关系矛盾不易调和时,就会出现医患纠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医患纠纷明显增多,医患纠纷的问题日益严重。

关于医患关系存在的这些问题,储晓红(2002)从医务人员、患者和管理机制三个角度较细节具体的分析了影响医患关系和谐的因素,其中医务人员角度包括医学观、服务意识与医德价值观三方面,患者方面包括综合素养、多样化的要求和就医心理三方面,管理机制角度有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卫生立法工作相对滞后、管理存在缺陷。艾尔肯(2009)等针对医患纠纷从医院、患者、社会和法律等四方面进行了分析,其中与储晓红(2002)有部分共同见解,也提出了如医院盲目扩张、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媒体报道不客观和法律适用混乱等有价值的观点;冷明祥(2004)从利益视角进行分析,认为医患关系失调的背后是利益冲突的问题,具体表现有:人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发生变化、医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位和性质发生变化、医疗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体制转换和政策调整中产生摩擦。

针对这些问题,相关文献提出了不少综合解决措施。苗乃勇(2008)等提出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注意医院医疗环境的改善、强化医务人员的医疗素质、加强患者的就医道德教育、动用大众媒体传播媒介促进医患关系良好氛围等方法;邱悦群(2008)等则认为政府角度应该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患者角度应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医院角度应加强医院管理同时要发挥媒体舆论导向作用来引领和谐的医患关系;冷明祥(2004)从医患关系裂缝背后利益矛盾的整合提出应理性直面利益矛盾、调整钝化矛盾以及规范协调利益矛盾的对策。

综上所述,对于医患关系的分析研究已有不少。但是针对从目前的医患关系来说,本论文希望能从医者、患者和社会等多角度进行更全面的分析探讨,对医患关系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力求在已有的文献基础上取得一些进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