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与管理药学学科建设历程、现状及新时代下的发展文献综述

 2023-02-02 23:18:17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自古至今,医药行业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繁荣的大事。

近年来,随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机构不断调整,相关药品政策法规不断完善与落实,伴随着新医改的不断落实以及新版GMP的实施和2012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出台,药品的质量管理及用药可及性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成为了政府不断重视的问题、人们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也成为了广大人名群众衡量药品监管部门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这样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下,药事管理工作的效率、水平和质量无疑正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实践离不开人才,人才离不开教育。药事管理学科的建设发展与课题研究对于国家药品监管机构的设置,政策法规的制定实施,医药生产、批发、经营企业的运营,医疗机构药品购销甚至于终端消费者的合理用药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药事管理学是研究药事活动中各主体本身的活动,及主体内部和主体之间关系问题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药学学科的一门分支学科,也是一门交叉学科,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是软科学。

我国药事管理学诞生于上个世纪30年代,从五六十年代开始教授药事管理学的相关课程,随着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颁布实施,药事管理开始逐渐受到重视并进入初步发展阶段,1985年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在各药学专业中开设药事管理学。进入90年代后,药事管理学逐渐形成专业,1993年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成立, 1994年沈阳药科大学最早招收药理专业药事管理方向硕士生,随后第二军医大学、华西药学院、中国药科大学、西安交大药学院以及北大药学院等五所院校也开始招收药事管理方向硕士生,人才培养走向正轨。

尽管当前药事管理学教研室或课题组在我国药品监督管理法律制度、高等院校药事管理人才培养及药房管理和药师资格准入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然而药事管理学的学科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与挑战:师资力量薄弱,课程体系单薄,研究水平不深,课题研究缺乏社会性和创新性,缺乏与相关组织的交流合作等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而学科性质归类、学科研究范畴模糊以及重要性得不到相关机构和企业的完整认识,导致了本学科长期以来纵向和横向学科的申请困难以及研究资金的缺乏,则是学科发展的瓶颈所在。不难看出我国药事管理学科建设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

正因如此,回顾我国药事管理学科的学科建设的历程,总结现阶段学科建设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合理借鉴西方国家药事管理学科发展的成功经验,与我们正在或者即将面临的基本国情相适应,思考怎样建设、发展、改革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药事管理学科,不断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对于健康生活的美好追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民生基础。同时,学科建设对于我国的科研实力及国际影响力也会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二.研究手段(方法)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与相关数据,研究社会与药学管理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国外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