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本文从数据孤岛和APP中个人信息两方面,总结了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
1. 数据孤岛1.1数据孤岛的概念、表现形式及成因1.1.1概念数据孤岛起源于信息孤岛理论。
顾名思义,数据孤岛就是指数据被分割、储存在不同的主体或部门手中,成为一个个单独的数据集,无法实现互联互通、相互分享和整合利用,近似于海面上一座座相互孤立、无法沟通的小岛。
这种现象与数据的天然属性相悖,原因在于数据同信息一样很难被独占使用。
根据信息经济学理论,信息拥有者永远不会因传输这些信息而失去它们[1]。
数据也同样如此。
假设每个用户(包括科研机构、政府、企业和公众)都能便捷地获取自身所需数据,那么鉴于数据本身的性质,一个用户使用这些数据并不会妨碍其他用户的使用,也不会导致数据像物质产品一样产生损耗,数据的固有价值不会因多位用户共同享有而贬损[2]。
因此,从数据天然的可共享性维度考量,人工智能时代的数据孤岛本不应存在。
1.1.2表现形式然而,与理论推测的结果恰恰相反,实践中出现了大量的数据孤岛,其中既包括物理孤岛,也包括逻辑孤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