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基于用户体验的求职网站搜索功能比较研究的综述
摘要;随着网络发展的日益庞大,求职网站正逐渐的被大众所认知接受,人们在使用求职网站时,使用最为广泛的功能便是搜索功能,本文通过梳理大量参考文献的基础上,整理出了网站与用户体验的相关概念,并对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梳理、述评,而后进行总结展望。
关键词:用户体验 求职网站 搜索功能 比较研究
1.相关概念
“用户体验”一词由 Norman(1994)在 ACM 大会上首次提出,并指出产品要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需要做到三个方面:(1)要在不让用户感到厌烦的情况下,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2)产品方面要简洁美观,让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感到愉悦;(3)要能给用户带来一些额外的惊喜感[1]。在较为权威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9041-210 标准中,对用户体验的定义为“用户对于针对使用或期望使用的产品、系统或者服务的所有反应和结果”[2]。该定义说明了用户体验是指用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的整个周期中(使用前、使用中、使用后)产生的各种结果的集合。 正是因为用户体验是用户在使用产品的整个周期过程中,对产品多方面感受(感官、心理等等)的集合,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因此,很难以一种固定的形式定义用户体验。
求职网站借助于互联网这种技术手段, 具有其他招聘渠道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如超越地域限制、信息量大、成本优势等, 吸引了大批企业和求职者的参与。结合求职网站的特点与网站用户的特征,将求职网的用户体验界定为:用户在使用求职网站的整个过程中,由网站自身特征给用户带来的感受的集合。
本文通过整合多篇文献,结合用户体验与搜索行为,选取了以下九个维度作为用户体验的影响维度:
序号 |
选取的用户体验影响维度 |
文献出处 |
1 |
搜索结果的准确性 |
Wang(2005)[3]
|
2 |
搜索结果的数量 |
Pathak(2010)[4] |
3 |
搜索信息的新奇性
|
Lops(2011)[5]
|
4 |
搜索信息的展示方式
|
Cai(2009)[6]
|
5 |
搜索信息在网页上的位置
|
Xiao(2007)[7] |
6 |
搜索系统的设计和外观
|
Serenko(2007)[8] |
7 |
用户信息安全
|
刘倩(2011)[9]
|
8 |
感知易用性
|
杨一翁(2016)[10]
|
9 |
感知有用性 |
Shani(2011)[11] |
2.研究现状
2.1用户体验
互联网的用户体验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对用户体验的定义都各有其侧重点。当前研究集中于网站信息构建要素、如何设计用户体验、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等主题研究方面。张莉(2018)[12]在研究老年人网站设计时,认为老年远程教育网站应该以老年用户为中心, 首先设计满足老年人基本的教育需求的功能, 然后结合老年人的生理特性和心理特性, 提高网站界面设计和交互设计的易用性和可用性。金小璞(2018)[13]在设计数字图书馆网站时讲数字图书馆定义为一个供用户使用的系统,气系统性能、系统环境、用户服务、信息安全等因素会影响用户对数字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李彩颖(2018)[14]在研究艺术品交易网站时认为用户体验是指用户在浏览一个网站过程的所有感受,用户在使用网站的整体过程中,用户对网站的第一印象和感觉,比如,是否能流畅地完成网络操作、购买到自已喜爱的艺术品,是否以后还会光顾等等,从而使用户对网站产生信任感和依赖感,并在整个用户体验的过程中用户具有愉悦感。 胡昌平等从信息构建、信息设计、工作流程、资源转换、界面设计和跨平台的兼容等微观方面的用户体验要素进行了分析[15],构建了网站信息的构建要素;曾帆扬从安全感、内容性、视觉风格和交互行为等维度对淘宝网的用户体验评价指标进行了研究[16];James Garrett 将设计用户体验的工作,从抽象到具体分解成了五个组成要素,为读者更好的说明了设计良好用户体验的产品需要做的工作[17];Mahlke认为用户体验评价方法应集成认知和情感因素, 将情感方面的评估作为对用户体验综合评价方法的一部分[18];Rose 等(2011)从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出发,将用户体验划分为了六个维度(感官、情感、认知、使用、生活方式、关系)构建了电子商务用户体验(online customer experience)模型[19]。
现有研究中,有关用户体验研究较分散, 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网站设计、信息构建和信息资源整合等方面引入了用户体验的相关理论,研究较为深入,但对于网站搜索功能的用户体验研究较少,因此, 基于网络发展的各种信息服务, 尽管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丰富, 但缺乏完整的用户体验理论指导,用户信息消费的满意度并不高。
2.2网站搜索功能与搜索行为
相关搜索系统的搜索功能方面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于搜索功能的开发,搜索算法的改进等。搜索功能方面,如文万志(2017)[20]在研究网购平台时,对网购平台的搜索引擎增加的分类检索、筛选等特色功能进行研究,针对网购平台搜索功能的质量评价提出了质量参考因素,针对质量因素提出了若干评价指标以及相应的实现算法,并通过实验来论证了质量指标的有效性。何素清(2011)对搜索引擎及其功能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比谷歌、百度、必应等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搜索结果筛选功能、整合网页翻译功能等特色功能,得出谷歌百度的在信息容量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且谷歌提供网络信息的一般搜索的基础上,开放了更多的功能与服务。[21]王伟(2018)对搜索引擎的功能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搜索引擎在检索数据库更新困难、引深度不够、查准率和查全率不高等方面存在不足,并对搜索引擎在社区化发展方面、个性化发展方面、垂直发展方面提出展望。[22]刘敏(2018)在对图像学术搜索引擎的应用研究中,通过选用国外知名图像学术搜索引擎OPENI为研究对象,从文献来源、检索功能、结果展示和个性化服务四方面分析,为用户通过图像获取学术文献提供了一种重要搜索工具。[23]
研究中从用户体验的视角关注用户搜索功能的使用的文献较少,但许多研究者从用户及用户使用视角关注到搜索功能的使用,集中于用户搜索行为方面的研究,常基于现有搜索功能分析用户搜索模式、行为规律、搜索开展的影响因素等。
用户搜索策略与行为规律方面,N. Pharo 等在所提出的用户网络信息搜寻模型中指出,用户的工作任务与搜寻任务影响并塑造用户的信息搜寻行为和过程。该行为和过程是在任务基础上,由用户自身知识、经验等诸多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1]。Lin 的多样化信息搜寻情境模型( MISE) 表明,用户信息搜寻行为中的问题任务情境主要包括认知状况、目标、紧迫性、任务限制条件等因素[22]。Kim 则在基于任务的信息搜寻行为模型中强调指出,任务情境要素 ( 时间、地点、系统、任务结构、主题、目的等) 直接影响用户信息搜寻行为[23]。
用户搜索策略与行为规律分析方面, Solomon 的研究表明,用户网络信息搜索行为影响因素包括环境刺激、搜索任务和行为主体三大类。其中,任务主题、任务过程复杂性、任务重要性和紧迫性、任务难度等是构成搜索任务的重要变量[24]。Agarwal 也同样指出,任务问题结构、任务过程复杂性、任务主题等是构成用户信息搜索任务本质属性的核心要素[25]。孙曙迎(2009)[26]从网络搜索能力感知、网络搜索收益感知、网络搜索成本感知以及传统捜索努为程度四个方面分析了消费者网络信息捜索行为。
影响搜索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方面,Greig(2003)[27]从用户心理角度出发指出,指出影响用户网络信息搜索行为的因素主要有内在因素、获取因素和人口统计变量。Bates(2002)[28]从用户网络信息搜索的主动性和方向性两个维度入手,提出了四种信息捜索策略,分别为搜索、浏览、追踪和偶遇,认为用户对这四种不同的网络信息捜索策略的使用取决于特定的信息需求和捜索动机。Jepsen(2007)[29]指出,在网络环境下,影响消费者网络信息搜索行为的因素是感知搜索成本、信息可得性、使用经验、产品兴趣及网络操作技能。
用户信息搜索行为是一种目标驱动性的问题解决行为,与用户个体认知、心理活动等密切相关,受到情感、认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也与情境密切相关。网络环境中,用户信息搜索是在有限理性条件下,将搜寻任务和情境要素有机结合,构成各种抉择方案的行为过程,用户信息搜寻行为与信息搜索任务、搜索情境、搜索模式等因素关系密切。(刘冰2018)[30]
整体来看,当前搜索模式主要包括常规检索、移动搜索、社会化搜索等,从信息搜索的研究对象看,多为电商网站的消费者、教育网站的用户等,针对求职网站用户的较少。从信息搜索的研究视角看,多数研究者关注到搜索策略与行为规律等因素,侧重于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行为规律与搜索策略,但在搜索功能的设计和搜索结果的准确性全面性等方面的研究中,对于用户体验的关注不够。
3.现阶段研究的不足
在查阅大量文献后,我们可以发现前人研究的范围多为用户体验或网站功能设计改进,而求职网站用户体验方面几乎没有人比较研究。现阶段互联网的崛起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获得极大的改变,而求职这是几乎所有人都必须经历的过程,使用求职网站来进行求职即是大势所趋,也是一个极其方便快捷的选择,故研究求职网站是十分必要的。在目前的研究现状看来,还有不足之处,如:缺乏完整的用户体验理论体系, 研究还停留在概念的抽象理解;研究的广度不够,用户体验是用户在使用产品前,使用产品中,使用产品后的综合感受,但有的研究只注重了使用过程中的用户体验,而为对用户进行使用前的期望分析以及使用后的信息回访、满意度反馈,缺乏全面细致的研究。
4.总结展望
求职网站是近几年来的热点,研究求职网站的用户体验,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对求职网站搜索功能的优化提出相关建议,能够帮助求职网站提升网站的用户体验,从而增强用户黏性,增加网站的交易额。也可帮助用户向网站提出自己的需求,提升自己用户体验的同时也能够快准狠的获取到自己所需要的求职信息,实现双赢。
5.参考文献
[1]Norman,Miller,Jim,et al. What you see, some of whats in the future, and how we go about doing it: HI at Apple Computer[C]. //Conference companion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1995.
[2]ISO.9241-210: 2010. Ergonomics of human system interaction-Part 210: Human-centereddesign forinteractive systems(formerlyknownas13407).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ISO)
[S]. Switzerland, 2010:7-9.
[3]Wang,W,Benbasat,I.Trust in and Adoption of online Recommendation Agents[J]. Journal of the AIS, 2005, 6(3):72-100.
[4]Bhavik Pathak, Robert Garfinkel, Ram D. Gopal, et al.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Recommender Systemson Sales[J].Journalof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s,2010,27(2):159-188.
[5]Lops P, Gemmis M D, Semeraro G. Content-based Recommender Systems: State of the Art and Trends[M]. US: Springer US, 2011:73-105.
[6]Cai,H,Chen, Y,Fang,H.Observational Learning: Evidence from a Randomized Natural Field Experiment[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9, 99(3):846-882.
[7]Xiao B, Benbasat I. E-commerce product recommendation agents: use, character-istics,and impact[J]. Mis Quarterly, 2007, 31(1):137-209.
[8]Serenko, A, Bontis, N., Detlor, B. End-UserAdoption ofAnimated Interface Agentsi Everyday WorkApplications[J]. Behaviou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07, 26 (2): 119-132.
[9]刘倩.基于客户关系发展阶段的推荐系统特性需求分析[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11.
[10]杨一翁,王毅,孙国辉.网络推荐系统对消费者的营销效果——技术接受模型视角[J].中国流通经济,2016,30(2):98-107.
[11]Shani G, GunawardanaA.Evaluating RecommendationSystems[M].US:Springer US, 2011:257-297.
[12]张莉.基于用户体验的老年远程教育网站设计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06):100-101.
[13]金小璞,朱玉,徐芳.基于用户体验的数字图书馆网站现状调查与分析[J].现代情报,2018,38(11):72-78 83.
[14]李彩颖.基于案例的艺术品交易网站用户体验比较研究[D].云南:云南艺术学院,2018.
[15]胡昌平,邓胜利.基于用户体验的网站信息构建要素与模型分析[J].情报科学,2006,24 (3): 321-325.
[16]曾帆扬.基于用户体验的淘宝网评价指标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17]Garrett J J. The Elements of User Experience[J]. School of Government Harvard University, 2003, 59(1):87-87.
[18]MahlkeS.Factorsinfluencingtheexperienceofwebsiteusage//CHIrsquo;02Extended Abstracts.New York:ACM Press, 2002:846-847.
[19]Susab Rose, Neil Hair, Moira Clark. Online customer experience: A review of the business-to-customeronlinepurchasecontext[J].InternationalJournalof ManagementReviews, 2011(13): 24-39.
[20]陈浩,陶传奇,文万志.网购平台搜索功能的质量评估方法研究[J].计算机科学,2017,44(11):125-133.
[21]何素清,刘树春.搜索引擎及其特色功能的比较与应用分析[J].现代情报,2011,31(06):127-129.
[22]王伟,付强,李香平,姜垚.搜索引擎的功能及其局域性分析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22):116.
[23]刘敏,曹小宇.用户体验视角下图像学术搜索引擎的应用研究——以OPENI为例[J].情报探索,2018(08):69-76.
[24]PHARO N, JRVELIN K. The SST method: a tool for analyzing Web information search process[J].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 2004, 40: 633-654.
[25]LIN S J. Modeling and supporting multiple information seeking episodes [D].New Jersey: Rutgers University,2001.
[26]KIM J. Describing and predicting information-seeking behavior on the Web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 60 ( 4) : 679-693.
[27]SOLOMON P. Discovering information in context[J]. Annual Review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5,36(1) : 29-64.
[28]AGARWAL N K. A context-based investigation into source use by information seeker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 62 (6) :1087-1104.
[29]孙曙迎. 我国消费者网上信息捜寻行为研究[D]. 浙江大学. 2009.
[30]Greig C G.Consumers on the web:a study of prepurchase search[D]. DoctorDegree paperrsquo;Golden Gate University,2003.
[31]Bates M J.Woward an integrated model of information seeking and searching[J].New Review of Information Behavior Research,2002,(3):1-15
[32]Jepsen.Factors affecting consumer use of the internet for information search[J].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 Volume-2007,11 (3):21-34.
[33]刘冰,鲁庆碧.网络学术信息搜索中科研用户信息选判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复杂任务情境[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8,41(04):50-55.
[34]施未来,单文君.基于用户体验的飞猪APP旅游平台优化研究[J].价值工程,2019,38(02):170-172
[35]叶苁佑,韦刚,刘永强,谢敏蓉,李修玲.科研管理系统Web前端设计中有关改善用户体验的思路[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23):49-50.
[36]刘冰,张耀辉.基于网络用户体验与感知的信息质量影响因素模型实证研究[J].情报学报,2013,32(06):663-672.
[37]钱枫嫣,范建华.基于用户体验蜂窝模型的MOOC学习APP体验优化研究[J].软件导刊,2019,18(02):110-114.
[38]周丽慧,谭春波,徐哲.移动网站用户体验提升策略研究[J].电脑迷,2018,(03):170.
[39]王挺.移动互联网时代人才招聘网站用户体验提升策略[J].中国人事科学,2018,(06):49-53.
[40]耿玉德,张元元.招聘网站求职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以高校大学学生为例[J].工业经济论坛,2018,05(05):82-89.
[41]于小平.大学生求职(实习)招聘网站满意度调查与统分分析[D].辽宁:辽宁大学,2018.
[42]柴伟.基于信息构建理论的MOOC网站优化研究[D].郑州:郑州郑州大学,2018.
[43]李闪闪.社交网络招聘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7.
[44]王辉,彭倩.基于求职者视角的招聘网站使用意向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2):33-36,47.
[45]唐昆.移动互联网中的UI设计与用户体验[J].科技视界,2017(18):183-184.
[46]翁敏峰.基于ASP.NET的网上书店搜索功能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25):72-79.
[47]吴文华,姚丽华,潘绵臻.求职者对网络招聘网站的用户体验:基于浙江省大学生求职者的探索性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2,(08):88-90.
资料编号:[676111]
文献综述
基于用户体验的求职网站搜索功能比较研究的综述
摘要;随着网络发展的日益庞大,求职网站正逐渐的被大众所认知接受,人们在使用求职网站时,使用最为广泛的功能便是搜索功能,本文通过梳理大量参考文献的基础上,整理出了网站与用户体验的相关概念,并对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梳理、述评,而后进行总结展望。
关键词:用户体验 求职网站 搜索功能 比较研究
1.相关概念
“用户体验”一词由 Norman(1994)在 ACM 大会上首次提出,并指出产品要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需要做到三个方面:(1)要在不让用户感到厌烦的情况下,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2)产品方面要简洁美观,让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感到愉悦;(3)要能给用户带来一些额外的惊喜感[1]。在较为权威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9041-210 标准中,对用户体验的定义为“用户对于针对使用或期望使用的产品、系统或者服务的所有反应和结果”[2]。该定义说明了用户体验是指用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的整个周期中(使用前、使用中、使用后)产生的各种结果的集合。 正是因为用户体验是用户在使用产品的整个周期过程中,对产品多方面感受(感官、心理等等)的集合,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因此,很难以一种固定的形式定义用户体验。
求职网站借助于互联网这种技术手段, 具有其他招聘渠道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如超越地域限制、信息量大、成本优势等, 吸引了大批企业和求职者的参与。结合求职网站的特点与网站用户的特征,将求职网的用户体验界定为:用户在使用求职网站的整个过程中,由网站自身特征给用户带来的感受的集合。
本文通过整合多篇文献,结合用户体验与搜索行为,选取了以下九个维度作为用户体验的影响维度: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