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部输入”到“内源激活”——论“鲶鱼效应”促动下的乡村振兴联动发展新视角文献综述

 2024-07-26 15:26:47
摘要

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联动发展是其关键路径。

然而,当前乡村振兴联动发展面临着外部输入依赖严重、内生动力不足等困境。

为破解这一难题,本文基于“鲶鱼效应”理论,探讨了如何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构建合作平台、创新激励机制等途径,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促使乡村振兴从“外部输入”转向“内源激活”。

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本文总结了“鲶鱼效应”促动乡村振兴联动发展的有效模式和经验启示,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乡村振兴;联动发展;鲶鱼效应;外部输入;内源激活

一、相关概念解释

1.1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自2017年十九大报告提出以来,始终是国家顶层设计的重点内容。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根本目的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1.2联动发展联动发展强调的是区域之间、产业之间、城乡之间等多个主体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联动发展意味着打破地域和行政界限,推动城市与乡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势互补,最终实现共同发展。


1.3鲶鱼效应“鲶鱼效应”是指通过引入竞争者,激活原有竞争环境中个体的活力,促使整体效率提升的现象。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