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冻芽孢杆菌对水溶液中Cr(VI)的吸附研究文献综述

 2024-06-12 21:02:45
摘要

六价铬(Cr(VI))是一种毒性极强的重金属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传统的处理方法,如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等,存在成本高、效率低、易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

生物吸附法利用生物质材料吸附去除污染物,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环境友好等优点,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

胶冻芽孢杆菌是一种对Cr(VI)具有良好吸附能力的微生物,将其应用于Cr(VI)污染治理具有广阔前景。

本文综述了Cr(VI)污染的危害、传统处理方法及局限性,重点阐述了生物吸附法的优势、机理及影响因素,并详细介绍了胶冻芽孢杆菌吸附Cr(VI)的研究现状,包括吸附特性、影响因素、吸附机理及再生性能等方面,最后展望了胶冻芽孢杆菌在Cr(VI)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六价铬;胶冻芽孢杆菌;生物吸附;吸附机理;污染治理

1.引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其中六价铬(Cr(VI))作为一种高毒性、致癌性和致突变性的重金属离子,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极大威胁[1]。

Cr(VI)主要来源于电镀、制革、印染等工业废水排放,进入环境后易于在食物链中积累,最终危害人类健康[2]。


传统的Cr(VI)去除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等[3]。

化学沉淀法操作简单,但处理成本高,且易产生大量含铬污泥,造成二次污染;离子交换法去除效率高,但树脂再生费用昂贵;膜分离法效率高、选择性好,但膜污染问题限制了其应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已经是最后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