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氯农药(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OCPs)是一类具有杀虫活性的氯代烃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总称,包括脂肪族、芳香族和脂肪族氯代烃。
具有神经毒性、免疫毒性及肝脏毒性,影响内分泌功能和生殖发育,并具有致癌性。
由于其长期残留性、生物积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特点,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但由于有机氯农药原料简单易得,工艺流程短,杀虫效果好,成为了农业上至今为止生产量最大,使用面积最广的一类有机合成农药。
在全球,有机氯农药使用由于各国生产资料和禁用情况不同,其总产量和使用量较难统计,据估计有机氯农药从农田中使用到各国禁用的几十年中,全世界大约生产了150万吨滴滴涕(DDT),960万吨六六六(HCH)[1]。
在我国,有机氯农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投入使用,从20世纪60年代一直到80年代初,有机氯农药一直占我国农业上的农药总产量和总使用量的一半以上。
并于70年代达到鼎盛时期,70年代最高年产量达到35万吨,也有人称当时为有机氯时代[2]。
虽然有机氯农药在我国80年代被禁用,但是由于使用量巨大,以及有机氯农药属于持久性污染物,在外界很难降解。
所以时至今日,在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中,仍然可以检测出不同程度的OPCs[3, 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