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某社区老年人群房颤流行特征研究文献综述

 2023-08-14 15:15:40
  1.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房颤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与进展

摘要: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一种以快速、无序心房电活动为特征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拥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它是中风、心力衰竭、猝死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全球大部分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房颤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升高,男性的房颤患病率一般略高于女性。房颤的危险因素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除了目前较为公认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以外,越来越多的可能的危险因素也在不断被发现,如高尿酸血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代谢综合征、剧烈运动等。我国房颤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起步较晚,和国外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本文主要对心房颤动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及进展、危险因素、危害与疾病负担、筛查方法进行综述。

关键词:心房颤动;流行病学;危险因素;疾病负担;筛查。

  1. 房颤的医学描述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医学上一种常见的心律紊乱,其特征是心脏搏动快速而不规则。 它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房颤被定义可被12通道心电检测到的持续时间足够长的心律失常[1]。房颤的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一些患者可能会感到心悸、气短、头晕和疲劳,这可能是潜在的心脏失代偿的一种表现;也有一些患者没有任何症状。房颤容易随着阵发性发作逐渐演变为更有规律、更持久和更持久的发作,经常演变为永久性发作[2]

根据心电图所致房颤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房颤可分为四类: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长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房颤经常在临床上得到重视,如首诊房颤、孤立性房颤、沉默性房颤等。

  1. 房颤的国内外流行情况

一般人群中约有1-2%受到房颤影响。有证据显示,在70岁以上的人群中房颤患者占比正在激增。2010年GBD(全球疾病负担、伤害和风险因素)研究估计,世界上有3350万人患有房颤,约占世界总人口的0. 5%,男性发病率为77. 5(95%UI:65. 2-95. 4),女性发病率为59. 5(95%UI:49. 9-74. 9)[3]。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发达国家的房颤流行率将急剧增加[4]。患病率升高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这可能主要归因于医学技术的进步,检出率的提高[5]

有研究[6]对我国13个省和直辖市自然人群中29079例30~85岁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提示,房颤年龄校正后患病率为0. 65%,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增加,在大于80岁人群中高达7. 5%。有研究[7]针对不同地区自然人群19368例成年人(大于等于35 岁)的横截面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房颤年龄校正后患病率为0. 74%,小于60岁男女患病率分别为0. 43%和0. 44%,大于60岁男女患病率分别增长至1. 83%和1. 92%。

  1. 房颤的危险因素

房颤是一种复杂的疾病,有许多可能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可分为五大类[8]:不可变因素: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基因等;不良环境、生活习惯与其导致的慢性病:高血压,肥胖,糖尿病,吸烟、甲亢等;急性诱发因素:缺血、心力衰竭加重、心肌拉伸等;结构生理改变:纤维化、异常神经支配、心房重构等;电生理改变。

    1. 年龄

年龄已被公认是房颤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大部分的流行病学研究都证实了,房颤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60岁以上人群的房颤患病率远高于60岁以下人群;随着年龄的每增加十年,房颤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几乎翻了一倍[9]。有研究[10]提示90岁以上的房颤患病率会略有回落,可能的主要原因是样本的含量偏少。

    1. 性别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多数研究均显示男性房颤的患病率高于女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