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文献综述

 2023-09-25 09:18:02

文献综述

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始于1956年,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了,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自然保护区的数量迅速增加,类型逐渐丰富。与此同时,我国生态环境法律体系建设迈出了重大步伐,先后颁布了《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发布实施了《中国生物保护行动计划》、《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纲要(1996年-2010年)》,组织编制了《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同时,国家先后批准加入了包括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华盛顿公约)、《关于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和《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拉姆萨公约)在内的20项以上有关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国际公约和条例,为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措施。我国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已取得很大成就,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随着《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生效和实施,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中国是该《公约》的缔造国之一。但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资源和开发利用活动的日益加剧,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和突出,自然保护区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参考文献

[1]沈显生. 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发展[J]. 生物学通报, 2001, 36(1):16-18.

[2]宗诚, 马建章, 何龙. 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50年——成就与展望[J]. 林业资源管理, 2007(2):1-6.

[3]蒋明康, 张更生, 薛达元, et al. 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与发展设想[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1992(2):18-22.

[4]田贵全. 德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J]. 世界环境, 1999(3):31-34.

[5]谭伟福, 陈瑚. 广西自然保护区建设三十年[J]. 广西林业科学, 2008, 37(4):214-218.

[6]罗伟, 许仕, 王春娟, et al. 江西省自然保护区空间分布格局研究[J]. 南方林业科学, 2012(4):15-17.

[7]钟春利. 辽宁省自然保护区空间布局特征、问题与优化建议研究[D]. 201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