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CAR-T)是指经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可以特异性识别肿瘤相关抗原,使效应T细胞的靶向性、杀伤活性和持久性均较常规应用的免疫细胞高,从而发挥抗癌作用。
2017年,诺华和吉利德公司两款CD19 CAR-T,Kymriah和Yescarta分别获得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的急性B系淋巴细胞白血病。
标准的CAR-T治疗流程包括:(1)从病人自身外周血液中分离T细胞并纯化;(2)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转染T细胞,制备CAR-T细胞;(3)扩增CAR-T细胞;(4)将CAR-T细胞回输至病人体内。
而T细胞转染是CAR-T的限速步骤,主要是因为(1)核酸分子无法有效穿透细胞结构中的诸多生物膜屏障(如细胞膜、内涵体/溶酶体膜、核膜等),致使其不能被细胞摄取,无法到达靶细胞器;(2)胞吞进入细胞的核酸分子被内涵体/溶酶体捕获,在溶酶体内的酸性环境和水解酶作用下被快速降解。
因此,为了使核酸分子在靶细胞中安全、高效、可控地表达,必须采用安全有效的载体递送。
目前研究最多的转染方法主要包含三种:以逆转录病毒和腺病毒为主的病毒载体,以电转染为主的物理方法,以及以脂质体和聚合物为主的非病毒载体。
1. 病毒载体截至2018年6月,临床试验中超过70%的基因载体为病毒,包括逆转录病毒、慢病毒、腺病毒和腺相关病毒等[2],优点是转染率高,可以持续稳定地表达基因。
缺点是存在严重的免疫原性,具有突变风险,且生产成本高,可装载的基因尺寸小,缺乏靶向性,因而无法应用于体内转染。
慢病毒作为最常使用的转染载体,其结构和基因组复杂程度远超其他逆转录病毒,因而具有独特的整合机制和病毒感染持久性。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