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印染助剂的影响及发展
摘要:纺织业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对印染助剂的需求。印染助剂能够提高纺织品的染色牢度和色彩鲜艳度,在使纺织品柔软舒适的同时赋予其阻燃、防水等优良特性。但不良的印染助剂会增加环境、生物的负担。本文简单阐述了印染助剂的影响及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印染助剂; 影响; 发展; 纺织品
1 引言
印染又称为染整,是一种加工方式,包括前处理,染色,印花,后整理,洗水等。近年来我国印染行业的发展得到政府和纺织业界的高度重视,国家把印染行业的技术改造列入纺织行业重点支持的行业之一,同时在技术开发和科技攻关方面也给予了相应政策支持。随着我国疫情的有效控制,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稳外贸政策举措,推出有效措施支持企业拓市场、增订单,印染行业出口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印染八大类产品出口平均单价自疫情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1-12月,印染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印染布产量605.81亿米,同比增长11.76 %,两年平均增长6.15 %,两年平均增速连续4个月走高。2021年,我国印染行业面临的发展环境仍然错综复杂,疫情、汛情、限电限产、原材料价格高涨等多重因素叠加,印染企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但在消费市场逐步回暖、终端需求持续复苏的带动下,印染行业生产保持了良好增长态势,规模以上企业印染布当月产量均保持在50亿米以上,全年累计产量突破600亿米,创近十年最好水平。
印染过程中主要使用两种成分,染料或颜料和印染助剂,前者提供颜色,后者赋予织物各色各样的特性,如柔顺、防水等。印染助剂在印染过程中起辅助作用,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印染效果的好坏,甚至影响纺织品质量的好坏,影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纺织品的体验感。本文简要阐述了印染助剂的分类,分析了其对环境的影响,并探讨了未来发展方向。
2 印染助剂
2.1 概述及分类
印染助剂的作用不言而喻,它可以提高纺织品的染色牢度和色彩鲜艳度,同时让纺织品变得更加的柔软、舒适。特殊的印染助剂可以赋予纺织品一些特殊的功能,比如阻燃、防水等,这些功能与作用可以增加纺织品的附加值,有利于促进纺织行业的发展[1]。一般来说,印染助剂以功能和组成分类[2]。
按功能分,印染助剂分为前处理剂、染色助剂和后整理剂三大类。前处理剂包括除油剂、渗透剂、精炼剂、螯合分散剂、双氧水稳定剂等表面活性剂,有机酸,磺酸酯和聚氧乙烯醚等,用以提高纺织印染前处理过程中纤维烧毛、退浆、精炼、漂白、丝光等工艺;染色助剂包括增深剂、匀染剂、固色剂等,使织物变得颜色鲜明、均匀、不易褪色;后整理剂包括柔顺剂、防水剂、阻燃剂等,让织物柔顺的同时具有防水防火等优良性能。
按组成分,印染助剂分为含有表面活性剂和不含表面活性剂。绝大多数的印染助剂中含有表面活性剂,比如渗透剂能让待渗透的物质更好的进入各类织物中,乳化剂能减少织物的经典积累等;少部分印染助剂中不含表面活性剂,如固色剂、抗皱剂等。
2.2 影响
纺织品的加工离不开各式各类的印染助剂,但其后处理仍是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事实上,许多纺织品加工厂因处理意识不强、技术不佳、处理技术成本过高而放弃了对印染助剂的深度处理,长此以往必将造成毒性累积,造成自然负担。印染助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自然生物、环境和人体。首先,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一部分的印染助剂在面对微生物时会被其分解,分解成二氧化碳与水。利用这种特殊的影响,可以做到将活性剂分解来降低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例如含有直链仲烷基硫酸盐的活性剂会被微生物降解,且降解的速度较快。部分活性能够在微生物影响下发生快速降解,并且能够降解完全。如处理废水时,会先通过污水管道系统进行处理,然后再利用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在一系列处理环节结束之后,污水中排放的物质将很容易在土壤中被分解,从而减小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与破坏。其次,对生物产生的影响。印染助剂虽然种类繁多,功能上存在差异性,但是对自然生物产生的影响区别却并不是很大。当前活性剂产生的毒性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以水生生物与水生植物为主,如:藻类、鱼类。鲤鱼难以抵挡活性剂当中的毒素,当水中十二醇聚氧乙烯醚浓度为2.4 mg/L时,致死率将会达到100 %[3]。如果纺织厂仅对印染助剂进行简单的处理后便将含有毒素的废水排放,将会导致河流中的鱼大量死亡,而水藻也会发生生命运动障碍。最后,对人类健康产生的影响。人们在生活中最为基本的需求是衣食住行,其中睡觉时所穿睡衣布料为工厂生产,但部分纺织品会使用漂白剂与精炼剂,这些物质随着接触的积累,会向人体中渗透,长此以往,脾脏与肝脏会受到影响。同时,部分纺织品会对皮肤产生刺激,比如由于含有甲醛的印染助剂能够提高织物的硬挺度,纺织业中的某些不良生产商会使用含有甲醛的印染助剂,一旦织物中的游离甲醛被释放,可能会使人体出现皮肤炎症[4]。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