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1、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治疗性气体分子(一氧化氮(NO)、一氧化碳(CO)和硫化氢(H2S)等)具有选择性抗癌的特殊性质: 它们不仅可以通过快速耗尽癌细胞的高水平生物能(即抗沃伯格效应)加速癌细胞的凋亡, 阻止癌细胞的增殖, 还能维持正常细胞的能量水平, 选择性地保护正常细胞的活性和生理功能[1-3]。这种奇特的肿瘤细胞选择性不仅避免了气体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毒性, 而且保护正常细胞, 具有低毒、高效的抗癌特性, 显著优于目前常用的抗肿瘤化疗药物。因而, 气体治疗成为一种新兴的、且非常有应用前景的抗癌治疗策略。目前国内外针对重大疾病的气体治疗研究正方兴未艾[4]。本课题主要研究一氧化氮(NO)治疗性气体分子。一氧化氮(NO)是一种内源性双原子分子,在许多生理学和病理学过程中起了关键的调节作用,包括血管平滑肌松弛、免疫反应、神经传递、呼吸作用、细胞凋亡等。NO的生理调节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NO释放的位置、时间以及剂量。开发出能够储存NO并且在指定的地点和时间释放需求量的NO的纳米运输平台是非常有意义的[5]
2、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气体治疗是一种新兴的、且非常有应用前景的抗癌治疗策略。将纳米技术应用于气体治疗领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6]。纳米气体治疗着重解决可控气体释放和靶向气体运输两个关键科学问题。通过内源性和外源性刺激源控制气体释放的研究方兴未艾,还有很多值得进一步开发之处, 譬如内源性酶响应性可控气体释放和外源性磁响应性可控气体释放等[7]。靶向气体传输的研究还非常欠缺, 但却至关重要, 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开展更多的研究。而本课题所运用的治疗性气体分子一氧化氮(NO)所需要的供体报道了很多,但是只有少量的NO供体能够与运输载体组装成有效释放NO的传递平台,并且在生物医学上发挥作用。一方面是因为大多数NO供体在生理条件下不稳定,另一方面是由于NO供体与现存的药物载体结合后丧失控制释放NO的功能[8]。因此,在开发新的NO运输平台时,要充分考虑到NO气体和NO供体的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9]。总的来说,将NO供体与药物载体组装后,可以延长NO供体释放NO的半衰期并且更加方便地将NO运输到特定的组织和生物体中[10]。因此,设计合理的多功能的NO传递平台对于NO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3、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首先合成CuS纳米片,去除其表面包裹的油胺分子并采用PEI进行修饰,然后合成一种基于三苯基膦的长链靶向分子并修饰在PEI上,最后负载NO气体并通过近红外光控制NO气体的释放
-
参考文献:
[1] Wegiel B., GALLO D., CSIZMADIA E., et al. Carbon monoxide expedites metabolicexhaustion to inhibit tumor growth. Cancer Res. 2013, 73(23): 7009–702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