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为本”的化学教学设计——以“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为例文献综述

 2023-10-16 10:39:26

文献综述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不可避免的一场深刻变革。第八届国际化学教育会议上,东京大学大木教授说:“化学是人类生存的关键科学。”,指出化学对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国际上化学教育提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学科素养为目的,其中绝大多数国家提出了化学教育的信息化、多元化的理念,表明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取代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核心素养是一个教育新概念,2014年3月首次出现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我们开始面临以“核心素养”的培育为关键任务的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2017 年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为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强调立德树人是课改的核心和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育人的重要目标;其将“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制定学业质量标准”作为课改的关键环节,各个学科应参照和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确定各学段、各学科承担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曾几何时,知识为本、应试教育填满了学校生活的缝隙,师生争分夺秒,为的是获取更多的知识。对于教师而言,要由观念上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明白“核心素养”的本质内容和要求,这也是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的必然要求。今天,核心素养概念体系正在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从价值取向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人体适应未来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具有化学学科特质的科学素养,是学生必备的科学素养。是在化学学科层面来落实科学素养,因为它是科学素养的深化和发展,同时又是科学素养的具体化和化学学科化。在2017年《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分为五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落地的抓手,学科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根本依托,甚至可以说是学校教育之本。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其中教学设计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南针,决定了整堂课的展开方式和内容,并且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在教学设计中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性质和特点。这样在实施基于“素养为本”的教学时,才能使化学教学过程成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因此,设计基于“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是实施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探寻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方式。“素养为本”的化学教学设计的研宄,引导教师的课堂教学向着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的方向发展,进而为其高效进行课堂教学提供相应的策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设计与开发,需要广大的学者和教师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本研究能够为基于“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孙重阳.哲学视野下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4.

[2] 兰萍秀.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核心概念教学——以“化学平衡”教学为例[D].福建:武平县第二中学,2018.

[3]于宝忠,王亚敏.基于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以“二氧化硅和硅酸”教学为例[J].新课程研究,2017(15):98-100.

[4]桂倩.基于“素养为本”的任务型教学设计——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书,2018(8):8-1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