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不容被人类感知的微观世界里时时刻刻发生着某些分子和离子的细小浓度变化,但这些微妙的变化却能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但人类的感知能力是有限制的。因此,检测出这些微妙的离子浓度变化以及小分子,并选择选择性好和灵敏度高的检测技术长久以来都是各个领域研究的讨论焦点[1]。用来与分析物结合从而产生对应的光谱变化从而检测分析物的化合物我们叫做化学荧光探针。荧光化学分析法具有易于制备、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实时检测和多信号输出模式等优点。所以荧光探针分子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离子、小分子的检测[2]。
经研究发现,饥饿和疾病过程中,人体内肝脏代谢时长链脂肪酸分解会产生D-3-羟基丁酸。在某些情况下,如糖尿病、饥饿和生酮饮食时,大脑会利用D-3-羟基丁酸代替葡萄糖产生能量[3]。目前,糖尿病是临床上一种非常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发病人数逐年增加,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4]。然而,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和糖尿病患者日益普遍和年轻的趋势,糖尿病对更多的家庭和个人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然而,对于糖尿病的病因、其并发症酮症酸中毒[5]对人类生命安全的影响重大。一般来说,酮由D-3-羟基丁酸、丙酮、乙基邻苯二甲酸这三种物质组成.酮体中D-3-羟基丁酸的含量约为78%,因此D-3-羟基丁酸是引起糖尿病中毒的主要原因,因此,酮D-3-羟基丁酸含量在糖尿病患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6]。因此,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糖尿病酮症早期诊断方法具有深远的影响。
光化学传感器是通过敏感材料与被测物体的相互作用而改变其物理化学性质的传感器,从而产生传播光特性的变化[7]。当敏感材料与客体分子结合时,电子、电荷转移或激基复合物的形成或消失往往伴随着荧光化学传感器的荧光强度或峰移的变化。在荧光化学传感器的设计中,敏感材料与客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一种易于检测的荧光信号相连,从而在分子水平上改变了光化学性质。可以放大到宏级别[8]。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许多学者对D-3-羟基丁酸进行了大量深入的讨论。肖强晓等人研究了D-3-羟基丁酸对胶质细胞的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9]。王延飞、马培生等人首次研究了D-3-羟基丁酸的合成条件[10]。刘梦琼等人分析了以往测定血酮的定性方法,并提出了检测血清中D-3-羟基丁酸的新方法[11]。魏桂芬、丁月森也实现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速率法测定血清中D-3-羟基丁酸的含量[12]。帅湖、梅敏等人强调了D-3-羟基丁酸在糖尿病监测中的重要性,并尝试用葡萄糖氧化酶试剂酶法检测D-3-羟基丁酸[13]。以往检测D-3-羟基丁酸的灵敏度较低,而D-3-羟基丁酸的特异性较差.虽然酶法对D-3-羟基丁酸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较高的敏感性,但操作复杂,成本高。不适合广泛应用。因此,研究一种快速、灵敏、高效、低成本、值得推广的D-3-羟基丁酸的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