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噁二唑类衍生物的设计与合成近年来,肿瘤免疫疗法逐渐成为热门的肿瘤治疗方法,诸多肿瘤免疫治疗在肿瘤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CAR-T)以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过继性细胞疗法[1]。
在临床研究中,通过靶向调节从而增强T细胞抗肿瘤免疫应答的治疗方法已取得重要进展,相关药物如:依莫利单抗、哌仑珠单抗和纳武单抗已获FDA批准上市。
尽管已取得了诸多成果,但市面上现有的药物集中在生物制剂,主要包括抗体、蛋白质、工程化T细胞和溶瘤病毒。
然而众所周知,生物药物临床使用存在若干缺陷,例如:①通过静脉给药的低靶向效率;②用于口服治疗时无效;③难以迅速达到肿瘤微环境中的暴露剂量水平;④价格昂贵。
而小分子免疫调节剂因其相对简单的给药方式和较低的研发成本,逐渐发展成为肿瘤免疫疗法中热门研究。
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1,IDO1) 是L-色氨酸(L-tryptophan,L-Trp)沿犬尿氨酸途径氧化裂解的重要起始酶和限速酶,大量研究表明,IDO1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系统有关,因此抑制IDO1有望成为一种新型肿瘤治疗策略。
IDO1是由位于人类第8号染色体上含有403个氨基酸的单体蛋白,含亚铁血红素的IDO1与氧分子共同作用,催化L-Trp吲哚环的2,3-双键氧化裂解,产生N-甲酰-L-犬尿氨酸,随后通过甲酰胺酶(formamidase)去甲酰化产生重要代谢物L-犬尿氨酸(kynurenine,KYN)[2]。
IDO1的同源物吲哚胺2,3-双加氧酶2(IDO2)也可催化L-Trp代谢,但活性较低。
功能相关的色氨酸2,3-双加氧酶(TDO)也具有类似的免疫抑制作用,但主要异常表达于肝癌[3]。
IDO1可被多种炎症细胞因子如IFNgamma;诱导表达[4],IDO1在大部分组织中的表达是沉默的,只有胎盘中存在高表达,这有利于母体对胎儿的免疫耐受作用。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