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1.手性识别研究进展1.1手性识别研究意义 手性是自然界生命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自然界的新陈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
手性分子由于其特殊的结构特征,在手性催化[1]、分子识别[2]、对映体拆分[3]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在临床药物化学中,手性药物数目庞大[4],而一对对映异构体往往因其构型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5],发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的反应停事件就是构型不同导致药理不同的代表,沙利度胺在当时被广泛用作安眠药和镇定剂,但在孕妇妊娠期产生的不良反应中,使用沙利度胺有很大可能会导致胎儿畸形,后来的研究发现,沙利度胺存在一对对映异构体,R 构型的确具有安眠和镇静的作用,而 S 构型却能导致婴儿的畸形。
类似的手性药物还有很多,S 构型的乙胺丁醇具有抗结核病菌的作用,而其对映体 R 构型则可能致命;苯异丙胺的 D 构型是神经兴奋剂,而 L 构型却几乎没有这种疗效;抗坏血酸中只有( )异构体具有药理作用;氯霉素左旋具有杀菌作用,而右旋却没有药效等等因此近年来对快速检测识别分离对映体显示出越来越强的需求;随着人们对分子水平上研究的深入,对于分子水平上的对映体识别拆分成为众多科学家的研究热点。
1.2异斯特维醇衍生物在的研究应用现状和前景天然产物具有廉价易得的特点,并且由于大多数天然化合物取自生物体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低毒环保性高也是天然化合物的特点,但是天然产物由于分子量大柔性键多的特点,其构型构象通常难以确定或者在产生作用时具有多种构象,因此对天然化合物的研究往往只停留在应用层面,通常只是研究功能活性,而对分子层面上的研究并不深入。
异斯特维醇是由甜菊糖苷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水解重排得到的,其分子结构中具有多个手性中心,而且具有独特的马鞍状结构,分子中含有一个活性基团羧基,羧基的存在为异斯特维醇的改性和分子修饰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
在有机催化领域,异斯特维醇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已经成为重要的手性助剂底物。
异斯特维醇经还原后,结合脯氨酸可形成双亲性手性催化剂,可使有机化合物在水相中进行反应[5],实现立体构型转换,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
安雅洁等合成了异斯特维醇-脯氨酸衍生物催化剂[6],可以催化水相中酮、醛的不对称 alpha;-胺氧化反应,反应结果表明,催化效果较好,保持良好的对映选择性,且抑制副反应的进行,大大提高了反应产率。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