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活性肽对心肌细胞毒性影响文献综述

 2023-02-10 01:22:25

一、研究问题生物活性肽1-5(申报专利中)是来自于药食两用植物的生物活性肽,初步研究显示,利用H9C2心肌细胞系证实了其对心肌细胞无毒性作用,建立大鼠缺氧模型后证实了SPP对缺氧大鼠的心肌损伤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的初步探讨显示,生物活性肽1-5可能具有调节缺血心肌细胞凋亡过程的功能。

本课题旨在研究生物活性肽1-5是否对心肌细胞具有潜在的保护与作用,是否对其他药物干预导致的心肌细胞毒性有所缓解。

二、研究手段通过构建大鼠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对比用药后大鼠与未用药大鼠的心电图变化,并对大鼠血液进行提取分离,利用相关试剂盒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与细胞凋亡标志物,确定其对心肌细胞是否有保护作用。

三、文献综述生物活性肽对于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研究进展随着经济发展,民众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的进程加速[1],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流行趋势愈加明显,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人数持续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是我国城乡居民死亡原因的首位[2]。

由于缺乏运动、吸烟、饮食结构不合理等不良生活方式,急性心肌梗死(AMI)也逐渐成为导致我国不同年龄段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3]。

近年来对AMI病理学生理学的认识更加清晰,许多手术治疗手段如溶栓疗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左主干介入治疗[4]的发展挽救了大量病人的生命。

除手术治疗外,许多药物干预治疗也可达到有效溶栓、疏通血管、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作用。

伴随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活性肽(Bioactive peptides, BAP)逐渐成为世界范围的研究热点, BAP具有增强免疫、降血压、抗肿瘤、抑制血管收缩等生理功能,在人体内吸收快[5]。

因此其在治疗和预防心血管疾病,保护心肌细胞方面获得关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