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靶标ALK抑制剂药效团模型的构建,虚拟筛选以及分子对接研究文献综述

 2023-02-20 19:28:01

第一章

第一章 抗肿瘤靶标ALK 简介

1.1 蛋白激酶ALK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ALK)是胰岛素受体超家族的一个受体型蛋白质酪氨酸磷酸激酶,它能够接受细胞外的信号,调控着细胞的生长、分化、存活和转化。

在结构上,ALK包括一个细胞外的配体结合区,一个跨膜区和细胞内结构域。ALK与LTK的同源性很高,并且同其他胰岛素受体家族成员一样,其生理和病理功能尚不清楚。 ALK的cDNA全长6226bp,编码了一个177kDa的蛋白质,经过翻译后修饰的ALK蛋白质分子量接近200-220kDa。ALK是一个单链跨膜蛋白质,含有1620个氨基酸残基。ALK的细胞膜外部分包含1030个氨基酸残基,形成了几个重要的结构,其中包括一个由26个氨基酸残基

组成的信号态序列和PTN序列和MK区域。跨膜区包括28个氨基酸残基,紧接着是一个由6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关节膜片段,这段序列的磷酸化与IRs-1的交互作用有关。ALK的激酶结构域包括几个重要的酪氨酸,分别位于1278位、1282位和1283位。这几个酪氨酸的磷酸化调节着ALK的激活状态。在ALK的C末端包括一个244氨基酸残基,这个部分与底物的结合有关。[1]

1.2 ALK信号通路

ALK 基因融合主要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RAS /ERK) 通路、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 3 ( JAK /STAT3) 通路和磷脂酰肌醇 3 激酶通路( PI3K /Akt) 。其中, Ras /ERK 通路参与细胞增殖,JAK /STAT 通路和 PI3K /Akt 通路调节细胞的生存。这些下游信号通路的异常磷酸化诱导 ALK 的激活,从而刺激细胞具有转化潜能, 最终引起下游细胞的异常激活。[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