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式显微成像系统的设计、搭建与测试文献综述

 2023-08-14 15:15:13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显微光谱(微区光谱)测量系统是一套能够实现微米级物体光谱采集的仪器,它不仅保持了显微镜对微小区域实时成像的特点,更具备了采集该区域物体多波段内光谱的能力,已经广泛应用于微纳光学、材料学、生物技术、矿物分析、纸币防伪等领域。显微光谱测量系统在物质检测、结构分析和机制研究等方面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如超灵敏生物检测[4],激光光谱测量[5]、荧光成像[6,7]等。

根据课题的相关任务和主要问题,查阅相关文献和书籍,主要阐述显微成像的基本原理,成像系统的设计以及微区光谱的测量。

一、显微成像的基本原理

显微成像的基本原理主要是透镜的几何光学[1,2],光学显微镜由两组透镜组成,可近似简化成两个凸透镜,物镜和目镜。物镜的焦距很短,目镜的焦距比较长,被观察的物体先经过物镜成一个放大的实像,在经过目镜成一个放大的虚像,形成二次放大。根据凸透镜的五种成像规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物距应大于物镜的焦距,小于物镜焦距的两倍,第一次实像与目镜的距离应小于目镜的焦距。

显微镜有几个重要参数,下面对显微镜的几个参数作简要介绍,以便指导后续工作:

1.数值孔径:简写为NA,是物镜和聚光镜的主要参数指标。计算公式为:NA = nsin(u/2),其中n为物镜前透镜与被观察物体之间介质的折射率,u为孔径角,与物镜的有效直径成正比,与焦距成反比。由于孔径角无法增大,所以想要增大NA值,除了更换孔径角更大的物镜,只能增大介质折射率,由此产生了油浸物镜。

2.分辨率:因为显微镜的各参数之间有制约关系,当产生冲突时,应优先保证分辨率达到要求。计算公式为sigma; = lambda; / NA,其中sigma;为最小分辨距离,与分辨率成反比,lambda;为照明光源的波长,NA为物镜的数值孔径。显然分辨率与数值孔径成正比,与照明光波长成反比。

3.放大率:计算公式:M = MbMe,其中M为显微镜的放大率,Mb为物镜放大率,Me为目镜放大率。放大率应保持在一个合适的数值,当出现模糊时,应优先考虑提高分辨率。

4.焦深:是指在保持足够清晰度的情况下,允许焦平面移动的距离。焦深与总放大倍数和物镜的数值孔径成反比。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