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本课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前,静脉输液是临床医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治疗手段,在输液的过程中,需要调节点滴速度和监视瓶中剩余药量。目前,大多数医疗机构仍然采用人工监控为主,根据目测手动调节点滴速度,易造成估计不准确;当输液完毕时,医护人员若未及时采取处理,容易出现空气进入血管形成空气栓塞,凝血堵塞针头等情况,轻则延误治疗,重则危及病人生命安全,导致医疗事故。鉴于上述种种情况,设计开发一种输液报警系统,获得液位和滴速的监测数据,输液异常或结束时发出声光报警,有助于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增强输液的安全性,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护理水平。
国内外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在国外,电子在医疗方面的应用起步很早,并且经过实际的临床使用、证明,得到逐步推广,形成医疗器械的智能化,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走在世界的前列。较早的电子医疗器械强调高、精、尖,都是大型器械,而且投资巨大,使用的广泛性受到限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一些智能医疗器械逐步向小型化靠拢。其中应用于静脉输液的报警器、恒温加热装置应运而生,这不但减小了医疗事故的发生,也提高了医疗工作的效率。具有关资料显示,美国静脉输液监测系统销售额每年高达35多亿美元,而日本则年产静脉输液监测系统158万台,两国的静脉输液监测系统的普及率都已达70%以上,且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在这方面的起步较晚,是相对落后的;泉州市解放军第180医院利用杠杆原理设计的输液报警器,在输液的过程中随着液瓶重量的减轻,在弹簧力的作用下,磁铁逐渐向干弹簧管靠近,当减轻到一定重量时,磁铁和干簧管对齐,电路接通,蜂鸣器报警。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看病消费观念的转变,“绿色、生态、环保。”新的健康理念成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静脉输液监测系统成了今后输液的必须用品,蕴藏着无限的商机。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一些大中型城市,静脉输液监测系统正快速走进一些医院。
本课题的价值: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