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pH敏感前药的合成及释放的特性研究文献综述

 2023-01-02 18:03:09

课题:新型pH敏感前药的合成及释放的特性研究背景介绍:阿霉素属于蒽环类抗生素,是临床最常用的光谱抗肿瘤药物之一,最早于上世纪60年代从链球菌的色素代谢产物中获得。

阿霉素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乳腺癌、软组织瘤、恶性淋巴癌、卵巢癌、肝癌等多等恶性肿瘤。

阿霉素主要通过损伤DNA而发挥其抗肿瘤作用:嵌合于DNA碱基对之间而紧密结合在DNA上,由于这种嵌合造成空间障碍从而抑制DNA及DNA依赖性RNA的合成,从而发挥抗肿瘤活性。

临床研究发现,长期使用阿霉素会出现耐药性及对正常组织产生多种毒副作用(如骨髓抑制、心脏和肾脏的损害等),限制了其应用。

正常组织的pH值一般为7.4,病变组织(炎症,感染,恶性肿瘤等病变部位)的细胞间质呈弱酸性(pH<7),而肿瘤细胞内的内涵体和溶酶体具有更强的酸性(pH4~6)。

根据其早中晚期,酸性改变(愈强)。

这些酸性环境为用药安全提供了新思路,即在低PH下释放药物。

使酸敏感的药物释放系统能够实现在病理部位定点释放,减小对正常细胞的伤害,提高治疗效果,从而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愈途径。

如何实现药物在低pH条件下释放,pH值敏感型的药物释放系统(DDS)的搭建就显得尤为重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