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内涵的中美生物学教材的比较研究文献综述

 2023-09-13 09:17:40

文献综述

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 以及各种生物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为了适应新时期生命科学的发展, 生命科学在中学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应受到更大程度的重视, 我国生物教育必须肩负起教育改革先锋的重任1。进行素质教育改革, 探索“知识”教育模式, 这就对中学生物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生物教育应该从人本教育和人文教育两个领域去进行人才的培养2

然而,教材是学生与文化知识以及教师同学之间互动的媒介,是学生学习与探究的工具,是汇集人类知识的资源,想要做好教育,首先得从教材下手,从编写教材到课程教学是一个相互推进的过程,教材是课程的载体,教材改革必须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对中学生物学课程教学、教材编写、学业评价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其中教科书起到基础性作用[3]。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重要依据。总体编写思路是贯彻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各模块的具体内容标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教学实际,本着便于教和学的原则进行设计。概括地说,教材的编写要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遵循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落实课程标准中“具体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了贯彻新课标改革提出的四个基本理念(1.提高科学素养,2.面向全体学生,3.倡导探究性学习,4.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我国的生物教材内容在不断的更新,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同版本的教材也纷纷涌现。但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我国的生物教材出现了许多不足,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生物教材的优点,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基于核心素养为理念的中美生物学教材的差异6

所谓生物科学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生物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对个人未来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有一个全方位的认知, 对了解社会生活实践具有积极意义。主要归纳为有四方面:1.生命观念 2.理性思维 3.科学探究 4.社会责任10。核心素养是现在整个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国民的素质决定了国家的竞争力,国民的核心素养决定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地位。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方面要从构建模拟实验下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借助社会相关议题来教授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近年来,高中生物教学将以核心素养为宗旨展开,因而在理论上对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与内涵进行解读,在实践上对高中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以及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我国教育部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构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以及研究制订中小学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的任务,这是在我国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的概念。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将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融入到生物教学中是一种新的尝试,这对教材的编写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核心素养的教材编写应注意几点重要特征,即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宗旨;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注重教材真实情境的创设;设计具有指向性的问题将教材内容聚焦到“核心概念”上11,形成相对精简的课程内容;注重素材选取的时代性、趣味性、生活性,增加教材的可读性;创设切实可行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等。

在美国的主流生物教材Biology:The Dynamics of Life(生物:生命的动力),此书由 2004 年美国麦格劳·希尔教育集团出版,并于2008 年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中译为《生物·生命的动力》(简称“美国教材”)。“这一书中,无论是教材的内容选择,还是活动的设计,都体现出了对学科教学核心素养的贯彻,将它与国内人教版的生物教材比较,在对比中完善我国生物教材的设计,从而提高我国的生物教学质量。本文主要从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去比较中美生物教材的差异,采用文献分析法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对比教材内容的模块化设计差异,用比较法分析教材中各个模块的差异。本文主要比较了中美共同必修模块中的一些栏目中的设计差异,因为有了良好的教学情境才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所以在生物教材中,“问题探讨”栏目就起到了这方面的作用,而实验模块则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以上各方面的分析,比较中美生物教材的差异能够借鉴它的优点,弥补我国生物教材在融入核心素养理念方面的不足,提高我国生物教学质量,从而为了更好的推动我国生物学科教学的发展,提出优质化的建议。

参考文献

[1]郭珊珊.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实践探究[C].延安大学,2018.

[2]李悦.中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研究[C].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