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生物学科是中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然、认识自身生理的重要途径。高中生物由于知识体系较为晦涩难懂,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很多,因此我们学生难免会产生厌学心理,对于高中生物学习效率提高策略进行分析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效率”一词最初源自于拉丁文 efficientia,指“有效的因素”。该词最早在物理学中使用,表示机械、电器等工作时,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百分比。随后在 19 世纪下半叶,“效率”一词在工程界逐渐流行起来,并在 20 世纪初被引入到经济学界。根据《社会科学百科全书》的解释:“效率指投入与产出之比,费用与效果之比,支出与收入之比,代价与收益之比。”我国学者谢德民根据我国国情在其《论学习》一书中指出所谓学习效率是指充分调动和发挥学习者的潜能,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获得最多的知识和较强的能力的产出过程。
学习效率除具有一般效率所包含的意义外,主要是指学习所消耗的时间、精力与所获得的学习数量和质量之比。它是学习者学业水平和身心素质的综合体现。它探讨的是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好的知识较强的能力或形成良好的品质及非智力因素。高效率学习是在科学的学习理论指导下,依据学习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应用科学的学习策略、方法和技巧,发挥学生学习的个人主观能动性,从而在单位时间内能够更轻松愉快地获得更多更好的知识,达到培养能力和促进全面发展的良好学习效果的过程。关于高中生学习效率的“影响因素”的学者研究。2006年汪家玲的“关于高中生数学学习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首先利用调查问卷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态度、自信心等方面进行了解,以此论证高中数学学习效率的影响因素。紧接着提出帮助高中生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对策,从学生学法指导、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数学认知机构的优化,分层教学以及家庭教育等方面提出建议。美国学者戴维斯提出了学习沙漏理论,指出学习者可以从阅读、笔记、记忆、聆听、学习方法等五个方面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在策略上学习者可根据学习环境调整好自己心态并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他还指出环境、心态、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金三角构架”。罗扎诺夫(G.Lozanov)经过研究发现个体情绪与高效率学习有密切联系。他发现积极的情绪状态能显著提高个体的学习效率,并指出所谓的高效率学习就是在积极情绪状态下的学习。因此他认为若要提高学习效率就必须在学习过程中采取一定措施让学生保持积极情绪状态。芭芭拉·巴特(Barbarab D.bart)和威廉·亨(Willam G.Hahn)将企业质量管理持续改善策略和一般认知学习原理相结合,通过学习量规让学习者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大部分侧重于定量的研究,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基本集中在定性的研究上。国外许多学者在对学生学习效率或学习效果方面研究时都倾向于用建立模型、数学函数以及设计实验等。像早期的卡罗尔模型与布鲁姆模型和近期的保罗格林斯和詹姆斯利斯的研究,就分别运用建立模型和设计实验来研究学习时间对学习效率或学习效果的影响。然而,我国在学习效率的研究中与国外有着较大的差异,已有研究基本上是清一色的描述性、叙述性研究和实证研究,其中采取调查方式的尤为突出。像何清的《提高学习效率必须注意处理几种关系》、李淑文的《中学生学习效率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和“数学教学效率论”江西子课题组的《中学生数学学习效率成因研究》等,都是采取调查然后通过描述分析和统计分析的方式对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因素进行研究的。
在生物学科中,我国《生物课程标准》把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列为其重要特点和重要目标之一,它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强调生物科学的核心基础应该包括学生以学校学习为基础,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学生应掌握一系列的相关技能,包括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比较、判断、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技能,以及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方式。《生物课程标准》强调在生物课程改革中教师必须注重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和帮助学生建构和调整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以提高学习效率,这样才能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效果和教育终极目标。众所周知,世纪教育发展的共识是使学生学会自主的学习,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必须教学生自主的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其他方面的能力。因此,“有效学习”是教学的本质特性,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更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
20世纪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首先提出了“认知策略”,认为采用一定的学习策略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美国曾做过大规模的教育调查,结果表明,各级各类学校中学生不仅存在功能性文盲,在学习方法,思维技能和学习策略上普遍欠缺。这对片面强调读写算等低级技能是个提醒,因此在八十年代初美国一篇名为《国家处在危急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报告被递交,报告中呼吁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
本研究,一来侧重教学实践部分,淡化很多教育理论的研究和论述,且研究视角主要是教师和及学生两个维度,通过调查问卷及访谈等方式,了解在实际的生物教育中,学生和教师在生物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尽可能考虑的是师生可以对生物学习效率高低进行干预的部分。二来尽量凸显高中生物的学科特色,尤其是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教学模式方面,针对高中生物的课标要求、生物学科特点,以及生物教与学中师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提高学习效率的策略。同时掌握我国高中生物学教育的特点,借鉴国外的生物教学改革经验促进我国高中生物学教育的改革进步,探索出进行高中生物教育的普遍规律,最终对中国高中生物学教学提出合理建议。
参考文献: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