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50吨白参菌胞外多糖的工厂设计文献综述

 2023-05-06 10:31:50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白参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Fr.)别名树花、裂褶菌、白花、八担柴、鸡毛菌子、鸡冠菌等,是一种食药兼用的大型真菌,其食用、药用价值得到人们广泛的认可。

经常食用白参菌可以防治神经衰弱、清肝明目、健胃 润肺、抗癌、美容、抗炎症等[1]。

现阶段有关白参菌的研究大多是有关白参菌的种植技术[2]和多层次立体栽培技术[3],而有关白参菌胞外多糖的生产研究较少。

JAYAKUMAR G C等[4]研究发现,白参菌胞外多糖具有广谱性的抑菌活性,赵岳等[5]进一步证实白参菌胞外多糖对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yringae)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抑制效果。

MAYAKRISHNAN V等[6]研究发现,白参菌子实体的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杨娜等[7]进一步证实白参菌胞外多糖具有抗氧化活性。

周林等[8]对白参菌胞外多糖的保湿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白参菌胞外多糖是化妆品较优良的保湿性原料。

由此可见,白参菌胞外多糖在保健品和医药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因此本论文着眼于将白参菌胞外多糖进行大规模生产,促进白参菌胞外多糖在相关行业上进一步的应用,发挥其经济效用。

1.白参菌胞外多糖的研究进展1.1白参菌胞外多糖的理化性质从李慧、李兆兰作者1998年发表的白参菌胞外多糖的结构及性质研究[9]中,能够了解到白参菌胞外多糖为白色纤维状粉末,能溶于冷水,热水加速溶解,水溶液呈透明粘稠状,不溶于高浓度的乙醇、乙醚、丙酮、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pH中性,无异味,不易潮解。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