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染料在可视化LAMP检测大西洋鳕鱼中的比较研究文献综述

 2023-05-16 10:02:14

文献综述

1.鳕鱼掺假研究现状1.1鳕形目鳕鱼属脊椎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真骨鱼纲、鳕形目。

鳕鱼多是生活在海洋底层和深海中下层的冷水性鱼类,广泛分布于世界的各大洋。

其中鳕科和无须鳕科中有许多经济价值极高的世界级重要经济鱼类。

鳕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可以活血祛瘀;鳔可以补血止血;鳕鱼的骨可以治脚气;鳕鱼胰腺含有大量的胰岛素,可以从1kg胰腺中提取12000IU胰岛素;鳕鱼的肝脏可用于提取鱼肝油(含油量20-40%)[1]。

目前,我国市售鳕鱼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为鳕科鳕鱼类,包括大西洋鳕鱼(Gadusmorhua)、太平洋鳕鱼(G.macrocephalus)、狭鳕(Theragrachalcogramma)、黑线鳕(Melanogrammusaeglefinus)、青鳕(Theragrachalcogramma)等;第二类被称为银鳕鱼的裸盖鱼(Anoplopomafimbria)和南极犬牙鱼(Dissostichuseleginoides),其分别属鲉形目和鲈形目,但营养价值高于鳕科鳕鱼类;第三类为鱼目混珠的假鳕鱼类,俗称油鱼,主要为棘鳞蛇鲭(Ruvettuspretiosus)和异鳞蛇鲭(Lepidocybiumflavobrunneum),均属于鲈形目。

异鳞蛇鲭含有40%以上的蜡脂(蛇鲭毒素),主要用于提炼工业润滑剂,不可食用。

1.2鳕鱼掺假研究现状鳕形目鱼类品种繁多,形态学差异较小,不同的鳕鱼品种市场价格差异悬殊,常出现以次充好、伪造掺假的现象。

传统的真伪鉴别主要依据形态学(如外形、颜色等)、气味和口感等感官指标来进行,但对于加工过的鱼产品或者近缘鱼种,其真伪鉴定与评价就显得非常困难。

随着科技的发展,仿生感官评价学、光谱和色谱学以及基于蛋白质和DNA的鉴别技术逐渐进步,可以从品种、营养组分的差异,系统地对鱼产品进行掺假鉴别。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