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N计数法测定大肠菌群的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

 2023-02-28 22:02:26

摘要:大肠菌群的检测作为食品检验中的重要微生物指标,已是常规监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和判断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指标。

国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大肠菌群检测方法和标准,并经过了多次修改。

但是仍存在着部分食品行业及第三方检测机构仍是以旧标准对样品进行检测,因此造成了大肠菌群检测方法新旧国标选择困难,形成长时间新旧检测标准共存的情况。

本文主要是针对最新的大肠菌群检出国家标准GB4789.3-2016中的第一法-MPN计数法,对大肠菌群测定的基本原理、方法步骤、应用范围等进行分析与探讨,通过对影响食品中大肠菌群测定结果的几点因素进行分析,以保证食品中大肠菌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大肠菌群;新旧国标;MPN计数法;检测方法目前,食品安全问题越发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其中危害最大的就是由微生物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我国食品卫生微生物标准体系主要由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致病菌三大类构成。

大肠菌群细菌多存在于温血动物粪便、人类经常活动的场所以及有粪便污染的地方,人、畜粪便对外界环境的污染是大肠菌群在自然界存在的主要原因。

消费者如果食用了大肠菌群超标的食品,会引起急性中毒,反应出发热、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

因此,大肠菌群是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大肠菌群的检测也是食品检测分析的重要环节。

目前,我国广泛应用的大肠菌群检测方法是GB4789.3-2016,相比GB/T4789.3-2003,主要差别是培养基的选用以及检测方法的改进,大大提升了大肠菌群检出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1.大肠菌群1.1概述及检测意义大肠菌群并非细菌学分类命名,而是卫生细菌领域的用语[1],它不代表某一个或某一属细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一般认为该菌群细菌可包括了埃希氏菌属、柠檬酸杆菌属、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