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动物模型研究蜂王浆的潜在致敏性文献综述

 2023-03-03 22:11:17

食物潜在致敏性评价方法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 , 食物过敏在西方儿童中的发病率为2%~8%,成人是1%~2%。在美国约有1.2%产生过食物过敏性休克,有1100万人曾因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我国目前还没有相关的统计数据,但在临床上发现,食物过敏的病例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引起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1]]

1 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是过敏性疾病的一种,可能成为某些 严重过敏性疾病的诱因。表现为吃了易过敏的食物而发病,病情有2种类型:一种是速发型过敏反应, 表现为吃了致敏食物 2 h内出现呕吐、腹痛、腹泻, 可能会发热,甚至呕血、便血、过敏性休克;另一种为缓发型,在吃了过敏性食物后2d内出现荨麻疹、血 尿、哮喘发作等。严重的过敏反应伴随着呼吸困难, 甚至虚脱、休克、会危及生命[[2]]

1.1食物过敏原

过敏原是指能刺激机体发生过敏反应的物质,食物过敏原是指食物中能够引起机体免疫系统异常反应的成分[[3]]。食物过敏原包括天然存在,人工修饰和食物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致敏性物质。目前已报道的食物过敏原有170多种,包括花生,大豆,牛奶等。花生过敏是食物过敏导致死亡的首要原因,而且患者往往是终生的,只有 10%的过敏儿童会随年龄的增长产生耐受性。食物过敏人群中有 10%~47%的人对花生过敏。通常情况下,焙烤的花生的致敏性比水煮花生和未加工的花生均高。据流行病调查显示,患有大豆过敏的婴幼儿约有0.4%。谷物类大麦、小麦和燕麦通过饮食和吸入的途径均可导致食物过敏。小麦的各种蛋白均具有致敏性且有不同的致病机理和不同的临床症状。牛乳过敏在儿童中的发生率为 2%~3%,且主要见于较小的婴幼儿,一般是暂时性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自动消失。鸡蛋过敏的发生率占婴幼儿和儿童食物过敏的 35%,占成年人食物过敏的 12%。对甲壳类和鱼类的过敏不容易随年龄的增长而消失。婴幼儿的发病率为0.1%,成年人为2%。坚果过敏的发病率为0.1%~4.3%[[4]]

1.2食物过敏的免疫学机理

目前从广义的角度,食物过敏可分为 IgE 介导和非 IgE 介导两大类。。IgE 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速发型过敏反应)包括食物过敏原的致敏阶段、激发阶段和效应阶段。在致敏阶段,机体接触过敏性食物后,产生反应性 IgE 抗体。然后 IgE 抗体的 Fc 段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 IgE 受体结合完成致敏过程。在激发阶段,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通过与致敏肥大细胞/嗜碱性 粒细胞表面 IgE 抗体特异性结合,使之脱颗粒,释放出组胺、5-羟色胺、白三烯、前列腺素及嗜酸性 粒细胞趋化因子等大量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组织和器官,引起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目前,在 IgE 介导的食物过敏反应机制的研究中涉及到胃肠道黏膜与食物蛋白的相互作用、食物过敏原的结构特征以及各种免疫细胞。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