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靶向姜黄素聚电解质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性质研究文献综述

 2023-01-13 18:02:02

一、选题依据(包括目的、意义、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1. 目的和意义

姜黄素( Curcum in, Cur)是姜科属植物根茎的天然有效成分, 毒副作用小, 具有抗肿瘤、抗炎、抗H IV、抗菌、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对脑胶质瘤、抑郁症、缺血性脑损伤炎症反应和再灌注脑损伤等多种脑部疾病也有显著作用[1]。但是, 姜黄素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水溶性低、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以及光降解性限制了它的推广应用[2]。为了提高姜黄素体内血药浓度达到治疗目的, 近年来对它的制剂学研究越来越广泛, 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微球、软胶囊和脂肪静脉乳等剂型已有报道[3]。与此同时, 随着纳米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发展, 纳米粒作药物载体改变物质作用特性的研究获得了一定进展, 其中聚电解质纳米粒载药体系越来越受到关注。

聚电解质纳米粒(polyelectrolyte nanoparticles, PENPs)是由带相反电荷的聚电解质材料通过静电吸引力的相互作用自发形成的纳米分散体系[4]。其制备过程简单、反应条件温和、能提高药物稳定性、控制药物释放并实现一定的靶向性。PENPs在包载亲水性大分子(如多肽、蛋白、疫苗、DNA)、水溶性药物(如多柔比星、双氯芬酸钠、水杨酸)及药物控释等方面得到广泛研究。而考察聚电解质纳米载体包载难溶性药物的研究报道较少。壳聚糖盐酸盐(CSH)是一种强阳离子型壳聚糖衍生物,能直接溶于水中,在中性条件下显正电荷。壳聚糖盐酸盐具有壳聚糖原有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可在体内降解成无毒代谢物,安全性高[5]。透明质酸又名玻璃酸(HA),是一种在细胞外基质、结缔组织和高等动物的器官中广泛分布的天然蛋白多糖,在生理条件下HA呈负电荷。两者可以通过静电吸引的作用生成疏水的核,过量HA分子未复合的-COO-包围在核的外层成为亲水性的外壳,形成的纳米粒整体表现为负电荷6

乳铁蛋白,属于转铁蛋白家族7。大量研究表明,乳铁蛋白是有效的介导药物脑内递释的靶向功能分子,这类受体在其它组织表达很少,且该转运过程为单向转运,更有利于乳铁蛋白修饰的载体在脑组织浓集,且生理状态下血循环中内源性乳铁蛋白的浓度很低,不会大量占据脑细胞膜上的相关受体。在生理条件下,带正电荷,可通过静电吸附的原理吸附于聚多糖纳米粒的外表。因此,载体通过乳铁蛋白的介导透过BBB后,载体中的HA能通过CD44受体介导的方式将载体主动靶向脑胶质瘤细胞,从而提高药物的化疗效果。

2.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构建脑部靶向系统是靶向系统的研究热点,但目前靶向载体的制备大都涉及化学合成,例如载体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以及材料用靶向配基修饰等,过程复杂,成本昂贵,残留的引发剂和未聚合的单体存在潜在的安全性问题。因此发展安全、低毒、高效、实用的非化学合成方法实现载体制备及配体修饰成为研究的热点。实验拟构建一种以乳铁蛋白为靶头,壳聚糖和透明质酸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聚电解质纳米载体,以姜黄素为模型药物的脑胶质瘤细胞靶向的纳米载体系统,利用TEM、AFM等手段确定纳米载体外观、结构及理化性质,以细胞实验评价所制得制剂的治疗效果,最终制备出一种稳定性、靶向性及疗效都好的纳米载体。

二、研究/设计方案

1. 具体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