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细胞PK模型的建立文献综述

 2023-02-05 21:15:34

一、研究背景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仍然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在中国,有7.1%的成年人口感染了HBV。

HBV的持续复制是引起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严重者会出现肝衰竭、肝硬化等并发症【1】。

令人高兴的是近年来CHB领域成果很多,不仅寻找新的靶点 也可以通过抗病毒治疗对HBV-DNA的复制进行抑制,以延缓肝硬化的发生从而治疗HBV。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是一种核苷酸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是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核苷(酸)类药物的一线用药【2】,其抗病毒的疗效显著,且用药安全性也得到了证实。

TDF是一种酯类前药,在体内水解为原型药替诺福韦(Tenofovir,TFV)。

TFV由于含有二价阴离子结构,故不容易在胃肠道被吸收,需要做成前体药如TDF加了酯基。

TFV为无环的5-单磷酸腺苷类似物,TFV的活性是由于其被CD4 T细胞,HIV靶细胞吸收,并随后添加了2个磷酸基团形成了活性部分TFV二磷酸(TFV-DP),通过与5-三磷酸脱氧腺苷酸竞争掺入到病毒DNA链中,导致DNA链延长受阻而抑制病毒的复制【3】。

通透性研究表明,TDF通过被动扩散进入细胞,而TFV则不是。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