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及评价文献综述

 2023-02-07 17:02:01

【实验目的】1.制备粒径较小且粒径分布较窄的白蛋白-紫杉醇纳米粒,筛选出重复性好、可靠性高的处方及操作方案;2.对制得的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的粒径、多分散指数、包封率和载样量等进行表征。

【课题背景】紫杉醇(Paclitaxel,PTX)是一种从红豆杉的树皮中经分离得到的天然次生代谢产物,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抗肿瘤,可治疗卵巢癌、乳腺癌等疾病。

其作用原理是抑制肿瘤细胞微管蛋白解聚,从而阻止有丝分裂使肿瘤细胞不能继续生长,达到抗肿瘤的作用[1]。

但紫杉醇的水溶性很低,所以一般不能直接用于临床,限制了其抗肿瘤的治疗作用。

为了扩大紫杉醇的应用,开发了一些制剂,目前经FDA批准上市的剂型有溶剂型紫杉醇注射液(Taxol)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注射液(Abraxane)。

但Taxol中含有聚氧乙烯蓖麻油,虽能较好的增加紫杉醇的溶解度,但也会引起体内组胺释放,引发过敏,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而Abraxane以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为载体,具有无毒、无免疫原性、生物相容性良好和生物可降解等优势。

但HSA价格昂贵,来源少,数量不多,而牛血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与人血白蛋白同属于白蛋白,均具有包裹紫杉醇形成纳米粒的能力,故本次实验采用BSA进行研究。

白蛋白纳米颗粒的制备主要有三种方法:去溶剂化法、乳化法、热凝胶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