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素在治疗炎症性肠病方面的研究进展
摘 要姜黄素已被证明具有抗肿瘤、抗氧化、伤口愈合、抗菌活性和抗炎抗病毒作用。近来姜黄素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大量的研究证实在动物大炎症性肠病模型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姜黄素能减弱炎症,显现出其独特的优势。文章对姜黄素在治疗炎症性肠病方面的研究作如下归纳、总结。
关键词 姜黄素;炎症性肠病(IBD);作用机制;递药系统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 临床表现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 )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 在病理组织学上表现为肠黏膜炎症[1, 2]。由于IBD的病因、癌变和发病机制至今未明,在治疗上缺乏特异有效药物。姜黄素(curcumin)是从姜科姜黄属植物姜黄、莪术、郁金等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有效成分,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和抗病毒作用。有研究发现姜黄素对IBD模型的小鼠疗效显著[3,4],研究也发现了姜黄素能够减轻IBD患者的临床症状,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5],这些研究表明姜黄素可能是治疗人类IBD的一种有效药物。
1.姜黄素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作用机制
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至今不明确,姜黄素的作用机制也不明,因此目前很多研究都是通过实验来推测姜黄素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可能机制。
1.1调控COX-2
环氧合酶(COX)又名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它包括两种异构体同功酶COX-1和COX-2,人体组织中一般都会存在COX-1和COX-2 的基因, 正常生理情况下COX-2比较少, 但炎症等病理条件下COX-2会明显升高。因此正常人肠黏膜中几乎检测不到COX-2,但在IBD表面上皮和隐窝上皮中会出现很多, 这是因为炎症介质在诱导表达,引致PGE2水平增高,引起IBD 黏膜上皮增殖、黏膜充血和血管扩张[2],说明了COX-2的高表达与炎症性肠病密切相关[6]。简燕婷等[7]采用了与人类的IBD极其类似的TNBS诱导的大鼠炎症性肠病模型进行实验,实验中用姜黄素等药物处理的大鼠组肠黏膜COX-2 mRNA 及蛋白的表达明显受抑制,表明姜黄素对炎症性肠病模型大鼠肠黏膜COX-2的高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 与文献[8]描述的姜黄素对COX-2调控的分子机制是一致的,肠黏膜免疫屏障破坏依赖COX-2的活性。该实验证实了COX-2也是抗炎症性肠病药物的靶点的猜想,机制为姜黄素调控NF-kappa;B从而也调控了COX-2, 但其对COX-2调控的机制以及COX-2在IBD的发病机制仍待进一步地探索。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