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单体鸢尾黄素等诱导肿瘤细胞衰老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2-12-27 11:01:00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课题背景:

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多发病于40-65岁人群,随着近年来发病率的持续上升,如今结肠癌已经跻身为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现阶段结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并不高,研究显示,近几十年来,结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始终维持在50%左右[1]。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其较低的早期诊断率和结肠癌本身对化学药物的治疗不敏感所致。一方面很多病人在被确诊时已经处在中晚期发病阶段,这既增加了结肠癌手术治疗的难度,也增加了结肠癌细胞转移和扩散的风险;另一方面化学药物治疗作为除了手术治疗之外最重要的癌症治疗手段,可以使一些非实体瘤患者症状有效缓解甚至治愈,但是由于结肠癌对化学药物的不敏感性,使着常规的化学药物治疗会引发较大的不良反应和机体的免疫抑制作用,所以常规的化学药物治疗在结肠癌治疗中无法取得满意的效果。

近年来的临床试验表明,中药单体在治疗肿瘤上有着一定的优势,在减轻病人病情的同时也能够减少化疗和放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肿瘤产生耐药性的风险[2]。这些优势使得中药在结肠癌的治疗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3]

对中药中提取出的抗肿瘤的主要成分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和研究,是目前抗肿瘤药物研发工作中的一个研究热点。中药单体与其他的中药制剂相比,成分专一,简化了研究进程,更便于日后深入研究的开展,因此,中药单体在抗肿瘤的研究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4]。中医药在肿瘤治疗方面有悠久的历史。前人从中药中发现了不少疗效显著的抗肿瘤药物,如紫杉醇和长春新碱等,已被广泛用来治疗肿瘤[5]。中药单体的抗肿瘤作用通常涉及到众多机制和途径,比如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通过释放相关因子,通过调控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等等。但就目前而言,还有很多相关机制没能完全了解清楚。因此,继续从中药宝库中筛选出具有抗肿瘤活性的中药单体并进行进一步的探索是抗肿瘤药物研发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

癌症治疗中最棘手的问题就是癌细胞的无限增殖能力,所以癌症的治疗目标就是抑制或者阻止癌细胞的无限增殖。而化学药物治疗后的癌细胞通常会进入衰老状态或者走向凋亡而使其增殖停止。细胞的三大抗癌机制就是DNA修复、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6],其中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的机制更为复杂,有着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

细胞衰老(cell senescence)是指在外界条件或者是在衰老相关基因的影响下,细胞从自身原本正常的细胞周期中脱离而彻底失去其本身的增殖能力后进入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细胞状态[7],细胞衰老是一种具有多维机制的增殖停滞,其对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具有多效性作用[8],也可以相应各种刺激因素诱导,如端粒侵蚀,DNA损伤或致癌基因的异常活化等[9]。以细胞衰老为抗肿瘤机制的化学药物治疗与传统的化学药物治疗相比,它的目的不是要彻底杀死肿瘤细胞,所以其治疗所需剂量相对较小,所带来的毒副作用也相对较小,并能在和那大程度上避免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的风险,因此,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可能使肿瘤的治疗取得进展

目前中药单体的研究主要是围绕以下几类:生物碱类如喜树碱、长春新碱、三尖杉酯碱、小檗碱、苦参碱、槐定碱等;黄酮类如槲皮素、染料木黄酮、大豆黄酮等;脂肪油类如莪术油、薏苡仁油等;皂苷类如人参皂苷、三七总皂苷、甘草皂苷、柴胡皂苷等;多糖类如香菇多糖、黄芪多糖、猪苓多糖、枸杞多糖等;萜类如紫杉醇等。其他如冬凌草甲素、榄香烯、斑蝥素等[10]

本研究通过MTT实验、衰老相关的beta;-半乳糖苷酶染色实验、Annexin V-FITC/PI 双染色实验方法,来探究中药单体鸢尾黄素等是否通过诱导结肠癌细胞衰老的抗肿瘤活性,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预期实验方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