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皮素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及炎症因子的水平而改善术后疼痛文献综述

 2023-02-11 21:23:09

背景介绍:

槲皮素(quercetin)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的花、果实、叶中的低毒性多羟基黄酮类化合物,多以苷的形式存在,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包括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抗炎、镇痛、降糖降压、免疫调节及心血管保护作用等[1]。有研究报道,槲皮素能够抑制脂多糖(LPS)刺激诱导的小胶质细胞NO的产生,以及p38的激活[2,3],并且研究还发现槲皮素还能有效下调IKKbeta;与NF-kappa;B的磷酸化水平,降低IL-6和TNF-alpha;的蛋白合成,从而发挥抑制内皮炎性反应的功能[4]

国际疼痛研究协议(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he study for pain, IASP)不断对疼痛定义进行修订,最新的疼痛定义为: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觉体验,和伴有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的情绪体验。术后疼痛是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性疼痛(病程一般小于6周),临床最为常见,也最需紧急处理。如果不能在初始状态下被充分控制,术后疼痛就可能发展为慢性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 CPSP)。据不完全统计,临床上有10%-50%的手术患者会产生较明显的慢性术后疼痛反应[5]

目前,关于术后疼痛的病理机制尚不明确。研究发现,除了外科伤口对神经末梢的机械性损伤会引起伤害性感受外,组织损伤后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敏感性改变也是引起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胶质细胞尤其是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引起的神经炎症在疼痛的慢性化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报道称术后足底切口能够诱导脊髓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并伴随着p38 MAPK(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磷酸化水平的升高[6]。此外小胶质细胞的激活还能够释放大量的促炎症因子,如interleukin-1beta;(IL-1beta;),interleukin-6(IL-6),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alpha;)等[7]。此外还有研究发现,在慢性神经损伤后,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会释放MMP-9并通过介导IL-1beta;的成熟参与疼痛的诱发;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释放的MMP-2能够介导的IL-1beta;的成熟参与疼痛的维持[8]。综上所述,小胶质细胞在疼痛的形成与转化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研究意义:

术后疼痛不仅会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而且还可能不同程度地影响循环、呼吸、消化、内分泌及免疫等各个系统功能从而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影响病人术后的顺利康复[9]。目前现有的治疗术后疼痛的药物,如非甾体类的抗炎药,阿片类药物,除了耐受性和成瘾性以外,往往会引起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例如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血小板抑制等。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对临床上治疗术后疼痛具有重要意义。

槲皮素作为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物质,毒副作用小,在安全性上十分可靠,富含槲皮素的食物甚至可作为食疗使用。同时槲皮素的制备提取方便,制成药物后经济廉价,利于病人选择。槲皮素的镇痛作用能否用于治疗术后疼痛,其有效性便于观察,其中的机制尚不明确,但很可能与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及炎症因子有关,可设计相关实验进行验证。

拟解决的问题:

本实验通过制备小鼠足底切口术后痛模型,利用Von Frey Hairs检测小鼠机械痛阈值,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槲皮素对小胶质细胞是否激活,采用明胶酶谱法测定槲皮素对炎症因子的影响,观察槲皮素对小鼠术后疼痛的影响,研究槲皮素治疗术后疼痛的可能机制。

研究手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