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M含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1.研究背景奥美拉唑作为第一个质子泵抑制剂于1988年在瑞典获准上市,由瑞典阿斯特拉制药公司开发,1989年通过FDA批准后在美国上市,商品名为洛赛克,由于洛赛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极佳,2000年率先在瑞典杯转换为OTC,后继在美国和墨西哥杯转换为OTC,怒气按在65个国家获准用于治疗各种与胃酸有关的疾病。
由于奥美拉唑结构中含有亚砜基,使其稳定性降低,特别是对光、湿、酸等条件十分敏感,其原料药仅可在避光,低温条件下储存,生产工艺较复杂,保存条件严苛。
为增强其稳定性,AstraZeneca LP公司用镁对奥美拉唑进行修饰,改变了化学结构,稳定性增强。
1998年奥美拉唑肠溶片(多个小丸系统)在瑞典上市,2003年6月20日美国FDA批准批准AstraZeneca LP公司开发的奥美拉唑的新盐奥美拉唑镁以非处方药上市,商品名:Prilosec。
埃索美拉唑为质子泵抑制剂(PPI),是奥美拉唑的左旋异构体,是第一个发展为光学异构体的PPI,于2001年批准在美国和欧洲国家上市,2003年在我国上市,由于具有强烈而持久的酸抑制作用,同时对胃黏膜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1],是目前治疗酸相关性疾病的首选药物。
近年来,埃索美拉唑的临床应用有了很大的进展。
2.综述埃索美拉唑是一种新的质子泵抑制剂,是奥美拉唑的左旋异构体,通过特异性的靶向作用机制减少胃酸分泌,为壁细胞中质子泵的特异性抑制剂。
埃索美拉唑为一弱碱,在壁细胞泌酸微管的高酸环境中浓集并转化为活性形式,从而抑制该部位的H - K -ATP 酶,对基础胃酸分泌和刺激的胃酸分泌均产生抑制作用。
埃索美拉唑的作用机制与奥美拉唑相同,即在酸性条件下质子化,埃索美拉唑转变为具有抑制H /K -ATP酶活性的化合物次磺酰胺,迅速与H /K -ATP 酶上半胱氨酸的巯基结合形成二硫键,从而使酶失活,特异性抑制胃壁细胞内的H /K -ATP 酶活性从而抑制胃酸分泌。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