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地尼分散片的溶出度方法研究文献综述

 2022-12-22 20:02:01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头孢地尼(Cefdinir)是日本藤泽公司在1988年研制开发的第三代口服头孢菌素,它不仅保持和对beta;-内酰胺酶的高度稳定性,而且弥补了原有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弱的缺点,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高、毒性低、副作用小的特点,临床应用于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由于头孢地尼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通过将其制成分散片可使药片在水中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增加了药物的溶出速率,提高生物利用度,同时还具有服用方便、吸收快等特点,可吞服、咀嚼、含吮,也可用少量水制成混悬液后服下,尤其适合老、幼、和吞服药片或胶囊有困难的患者[1]

溶出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活性药物从片剂等普通口服固体制剂中溶出的速率和程度。固体制剂口服给药后,药物的吸收取决于药物从制剂中溶出或释放、药物在生理条件下的溶解以及在胃肠道的渗透,因此,药物的体内溶出和溶解对吸收具有重要的影响。溶出度试验则是一种模拟口服固体制剂在胃肠道中的崩解和溶出的体外试验方法。体外溶出度试验的数据经常作为片剂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用于评价制剂品质和工艺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还用于指导药物制剂的研发,评价制剂批间、批内质量的一致性,以及评价药物处方工艺变更前后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等,是药品管理者确定药品服用质量的关键凭据。

一般认为,固体制剂的处方筛选及生产工艺流程制定过程中,需对开发剂型的溶出度做全面考察,口服固体制剂质量标准中也必须设定溶出度检查项。一个可行的溶出度试验方法是在不同时间、地点对同一制剂的溶出度测定或不同操作者之间的测定都必须使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因此必须对溶出度测定方法进行全面充分的研究。

本课题以头孢地尼分散片为对象进行溶出度方法研究,主要对现有标准的溶出度方法进行优化并进行方法学的验证,以及比较不同溶出条件下溶出效果的差异,对溶出曲线进行研究,采用多条溶出曲线测定药物的溶出行为,旨在寻找能较好反映制剂溶出行为的介质,确定最具区分力的介质,为制剂产品的质量控制和处方工艺优化提供一定的试验依据。

二.相关研究的发展概况

头孢地尼在在国外已上市多年,但在国内仍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临床上主要有胶囊剂和分散片两种剂型。分散片的生产要求相对较高,需要对原料药进行微粉化处理,选择良好的崩解剂,储存条件要求严格,所以质量标准控制难度也相应增大。但随着新型辅料、包装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和完善,分散片将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2]

头孢地尼分散片是在已有的国家药品标准即《中国药典》2015版头孢地尼、头孢地尼胶囊的基础上研究的制剂,目前对头孢地尼分散片的研究方向主要有通过HPLC法测定头孢地尼分散片中头孢地尼的含量[3,4]、利用药动学参数评价头孢地尼分散片与参比胶囊的生物等效性[5,6]、头孢地尼分散片制备方法的研究等。本课题会综合《中国药典》2015版头孢地尼、头孢地尼胶囊以及分散片的制剂通则并结合部分头孢地尼含量及有关物质测定的文献进行研究。

三.主要研究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