萘啶酮酸抑制4T1乳腺癌细胞运动和侵袭的作用研究文献综述

 2023-02-12 20:51:53

课题来源:自拟课题课题依据:萘啶酮酸是第一个人类合成的喹诺酮类抗生素,为上世纪60年代乔治莱歇尔(George Lesher)及其同事在氯喹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副产品,于1967年开始临床使用[1]。

萘啶酮酸作为第一代喹诺酮药物,抗菌谱较窄,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对革兰阳性菌作用很有限。

在低浓度使用时,萘啶酮酸主要起抑菌作用,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当增至高浓度时直接起杀菌作用。

萘啶酮酸抗菌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菌的DNA拓扑异构酶,干扰细菌的DNA复制,从而达到抑菌、杀菌作用[2]。

临床上用于尿路感染、宫颈炎、呼吸道感染、骨骼系统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治疗,但由于副作用多现已较少使用[3]。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从不同方面对萘啶酮酸进行了一系列老药新用的研究,尤其在抗癌作用和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萘啶酮酸具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及保护正常机体组织等多种药理活性。

4T1(小鼠乳腺癌细胞)是从小鼠乳腺组织中提取出的乳腺癌细胞株,可以在BALB/c小鼠和组织培养液中生长。

它是从一个C3H母亲培育出的MMTV BALB/c小鼠的单个自发生长乳腺肿瘤中分离出的410.4肿瘤的四个支线中的一个。

由于对6-巯基嘌呤的抗性,4T1细胞被特异地筛选出来。

4T1细胞具有高度的致瘤性和侵袭性,与大多数肿瘤模型不同,可以自发从乳腺原发肿瘤转移到多个远处,包括淋巴结,血液,肝脏,肺,脑和骨头等[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