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化因子CCL2诱导人胃癌糖酵解的作用研究文献综述

 2023-02-15 18:52:15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课题解决的问题

肿瘤是全球高度关注的重大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在中国疾病死亡率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且发病率还在不断上升。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其发病率仍位居全球第四,癌症相关死亡率排名第二[2]。由于缺少早期特定的临床症状,当病人被确诊时,肿瘤已侵入至固有肌层,延迟了胃癌的诊断,这可能是胃癌低存活率的原因之一。从组织学来说,胃癌可分为两类,即弥漫型胃癌和胃肠型胃癌。目前公认的胃肠型胃癌的连续发展过程为:『F常胃粘膜,急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常增生以及最终形成腺癌。反之,弥漫型胃癌的发展过程仍不清楚,部分可能是由萎缩性胃炎或者肠化生单独转化而来。

糖酵解:早在 1924 年,德国生理学家 Otto. Warburg 就提出了著名的 Warburg 效应 ( Warburg effect)[1: 相比于正常成熟细胞,肿瘤细胞以更高的效率吸收更多的葡萄糖来产生能量和满足快速生长需求。即使在供氧充足的情况下,肿瘤细胞也主要是通过糖酵解途径,而非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途径来代谢大量摄取的葡萄糖,这一过程伴随产生大量的乳酸。尽管Warburg 效应并不是在所有肿瘤中都通用,但是应用 FDG-PET技术来标记肿瘤细胞葡萄糖的吸收已经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利用 FDG-PET 来检测大多数种类的原发和转移的上皮性肿瘤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都高达 90% 以上。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的推动了肿瘤代谢领域的进展,而且 Warburg 效应的内涵也被进一步扩充,不再局限于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的改变,脂肪酸代谢、谷氨酰胺代谢、丝氨酸代谢、一碳单位代谢、胆碱代谢等诸多代谢通路的改变也被概括到 Warburg 效应中来。2011 年,美国科学院院士 Robert A. Weinberg 在《细胞》杂志发表综述,归纳了肿瘤的十大特征[2]。代谢异常作为其中之一,与持续的生长信号、死亡逃逸、永生复制、血管再生等肿瘤经典特征并列,这足以证明其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CCL2: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许多肿瘤(特别是实体瘤)是由感染和慢性炎症引起的,胃癌的发生过程和危险因素都指向了同一个发病机制,即炎症,因此胃癌是炎症相关性肿瘤的典型代表。

CCL2对于肿瘤的主要作用机制有募集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促进肿瘤血管形成,调节肿瘤免疫应答以及直接作用肿瘤细胞等。CCL2影响巨噬细胞的数量、表型和功能,使其参与促进肿瘤发生发展。CCL2表达增高刺激了肿瘤细胞的干性特征和成球表型,即促进了肿瘤细胞调节的疾病进程。

本课题拟研究趋化因子CCL2诱导胃癌糖酵解的作用观察,了解CCL2的作用机制,及作用通路。

二、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实时巧光定量PCR(ReaMimePCR)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