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中,我国胃癌发病率位居第二,死亡率位居第三。根据全球流行病学显示:每年新增胃癌952000病例,其中亚洲占到了73.5%,中国所占比例则为47%[i].在中国,胃癌病期分布为:早期胃癌19%,局部进展期胃癌72%,晚期胃癌9%[ii]。目前,治疗手段主要有手术治疗和内科治疗。外科手术是早期胃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于晚期肿瘤患者,肿瘤比较大或者与周末的器官分界不清或者是肿瘤周围有淋巴结,可采取围手术期化疗方案。但胃癌手术的术中和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仍然较高,如若不能及时诊断及治疗手术并发症,可能导致术后恢复不佳,病情恶化甚至导致死亡。因此,预防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成为了提高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关键问题。
胃癌患者因食物摄入不足,胃肠功能不全,消化吸收功能受阻,以及营养代谢状态改变,机体分解代谢增加使自身组织消耗增多,术前大多存在有营养不良状况,围手术期营养不良很有可能会导致发生手术并发症的风险增高,进而影响术后痊愈及远期预后[iii]。感染是外科手术的重要并发症,也是外科手术最常见的医院内感染。在术前、术中、术后都可能导致感染。对于胃癌患者来说,患者术前消化道可能已经种植有感染的细菌,或伴有生理或病理因素(如肥胖、营养不良、嗜酒等生理因素,以及休克、输血、肝硬化、免疫缺陷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病理因素)使患者抵抗力下降,感染机会明显增加。同时患者可能伴有手术部位病变破溃,如胃溃疡、胃穿孔等。手术过程中,胃癌患者切除病灶时胃肠道的开放,细菌有可能发生术中转移。以及术中大量出血可导致免疫力下降,术中输血可导致免疫抑制。胃癌手术属于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手术时间越长,腹腔发生感染的机会越大。胃肠道内菌群含量较大,术后更易引起感染。胃癌手术后,患者大多会放置导尿管、腹腔引流管、胃液引流管、鼻饲管,管道是感染进入体内的潜在因素。若引流不畅会导致蛋白和血液积存,容易导致细菌滋生。术后切口换药不得当也可导致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因此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等围手术期的处理是非常必要的。营养支持的正确与否,抗生素的使用是否合理是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重点。为了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改善患者的预后,急切需要临床药师为临床医师和患者提供相关用药服务。
另一方面,糖尿病为现今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不少患者在患有胃癌的同时,伴有糖尿病。 糖尿病是外科手术患者的一个危险因素,糖尿病术后主要并发症是感染(肺部、泌尿系、切口等)和组织愈合差(吻合口漏、切口裂开)[iv]。加上糖尿病患者本身抵抗力弱,慢性并发症多的特点,患者在手术治疗胃癌后常恢复缓慢,甚至手术效果及预后欠佳,因此本文认为找到实用、有效的胃癌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处理方案很有意义。
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药品的临床使用的合理性,临床药师的工作内容越来越丰富,也得到医院、医师和护理人员的肯定。本文拟通过临床药师在肿瘤外科对胃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内的药学监护,把合理使用抗生素,妥当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采取有效控制血糖的方法,做好血糖监测,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作为药学监护的重点,参与治疗方案讨论、提供确切的药学建议、观察药物应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等,切实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
[i] .GLOBOCAN 2012 (IARC Ferlay J, et al. GLOBOCAN 2012 v1.0,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IARC CancerBase No. 11 [Internet].
[ii] Lyon, France: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2013. Available from:http://globocan.iarc.fr, accessed on day/month/year
[iii] .黎介寿.围手术期处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1.
[iv] . 徐葆元.糖尿病与外科[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3):132~135.
资料编号:[379458]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