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拟研究的问题1.百蕊草组织培养的最适激素浓度2.诱导百蕊草不定根生成的最适激素浓度二:采用的研究手段分批次以不同激素配比与浓度梯度进行接种,观察其生长状况三:文献综述百蕊草(ThesiumChinenseTurcz)为檀香科植物,全草入药,具清热解毒、补肾涩精作用,治急性乳腺炎、肺炎、肺脓肠、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肾虚腰痛、头晕遗精、滑精[1],为目前急缺的广谱抗菌中草药。
白蕊草为半寄生植物,近年来,随着寄主植物的逐渐减少,白蕊草产量逐年减少,因此收购价格不断上涨,现有的野生资源已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国内对白蕊草的化学成分、药理、生药鉴别及寄主植物的研究已有一些报告[2-4],但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快速繁殖尚未见报导。
我们利用组织培养技术[5、6],对白蕊草进行快繁,为缓解市场需求,加速百蕊草栽培和开发利用提供新技术参数和理论依据。
1、百蕊草有效化学成分的研究百蕊草含有黄酮、有机酸、生物碱、甾醇、酚类、挥发油等多种化学组分[7]。
文献报道有一定抑菌作用的成分有:百蕊草总黄酮、有机酸和生物碱,其中总黄酮的含量最高。
因此,大多数报道是针对黄酮成分的研究,包括对百蕊草的质效评价标准均是以黄酮的含量作为指标[8-9]。
安徽省医学科学研究所植化室曾于1976年发表百蕊草有效成分的化学研究一文,他们在试验中分离出5种结晶单体,分别命名为百蕊草Ⅰ~Ⅴ[9],并确定了相应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
百蕊草Ⅰ(化学名:3,5,7,4′-四羟基黄酮-3-葡萄糖-鼠李糖苷),黄色针晶,mpl90~192℃,盐酸-镁粉反应呈阳性(红色),锌粉-盐酸反应呈阳性(红色),Molish试剂检验呈阳性(紫红色),经质谱分析和元素分析得分子式C27H30O153H2O;百蕊草Ⅱ即黄芪苷(化学名:3,5,7,4′-四羟基黄酮-3-葡萄糖苷),黄色针晶,mp218~220℃,盐酸-镁粉反应呈阳性,锌粉-盐酸反应阳性,Molish试剂检验呈阳性,纸上二氧化锆-枸橼酸-盐酸反应呈阳性,经质谱分析和元素分析得分子式为C21H20O11H2O;百蕊草Ⅲ即山萘酚(化学名:3,5,7,4′-四羟基黄酮),沙砾状结晶,mp277~279℃,盐酸-镁粉反应呈阳性,锌粉-盐酸反应呈阳性,二氧化锆-枸橼酸-盐酸反应呈阳性,经质谱分析和元素分析得分子式为C15H10O6H2O;百蕊草Ⅳ即丁二酸;百蕊草Ⅴ即甘露醇1994年,王先荣等[11]又分离出一种新的有效成分,并命名为百蕊草Ⅵ即对羟基苯甲酸。
至此,6种主要成分得到初步证明。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