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目的为深入揭示替米沙坦治疗脑神经炎症的作用机制,以脂类代谢物为重点,结合能量代谢、氧化应激等其他代谢调控,以脂多糖构建大鼠脑神经炎症模型为研究载体,通过组间(空白组、炎症组、替米沙坦干预组)比较,利用代谢组学、网络生物学、化学计量学等技术筛选与替米沙坦治疗神经炎症相关的网络靶标,并探索从脂质代谢调控等角度阐释替米沙坦治疗神经炎症的作用机制和化学内涵。
2.课题意义本课题将深入阐释替米沙坦治疗脑神经炎症的机制。
3.选题依据神经炎症反应普遍存在于中风、精神分裂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兹海默症AD、帕金森病PD)等脑部疾病中,并且异常活跃,能促进免疫功能的失调和疾病的发生发展。
因此,寻找调节神经炎症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干预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脑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2010年Cell上综述了炎症与各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密切联系,并且提出了通过靶向作用于特定细胞或通路抑制炎症反应,从而逆转或减缓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的治疗策略。
目前已报道的各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动物模型中,脑组织均出现显著的小胶质细胞活化,表明由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关系密切。
小胶质细胞是正常生理状态下脑内的巨噬细胞,发挥重要的免疫调节功能,并参与脑内慢性炎症反应过程。
目前认为,小胶质细胞被各种病原物质刺激而持续激活,会分泌多种炎症因子,如IL-1beta;、IL-6、IL-8、TNF-alpha;等,产生大量一氧化氮、谷氨酸和其他神经毒素,各种毒性因素长期共同作用于神经元会导致其损伤甚至死亡,从而导致脑部内环境失衡。
脂多糖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上特有的化学成分,可作用于小胶质细胞上的TLR4受体,激活小胶质细胞,释放炎症因子和一氧化氮,增加环氧合酶表达,致使广泛或局部神经炎症,常用于构建炎症模型。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