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3-02-20 19:25:33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莲属(NelumboAdans.)系睡莲科(Nymphaeaceae)植物,本属有2种,一种产亚洲及大洋洲,一种产美洲。在我国南北各省市广泛分布,自生或栽培在池塘或水田内[]。荷叶(FoliumNelumbinis)为睡莲科莲属植物莲(NelunbonuciferaGaertn.)的干燥叶,也称莲叶或者藕叶,可分别于夏、秋两季采收,后晒至七八成干,除去叶柄,折成半圆或扇形,干燥即得。中医药学认为荷叶性味苦、平,归肝、脾、胃经。具有清热解暑的功效,可用于暑热烦渴,暑湿泄泻,脾虚泄泻,血热吐衄,便血崩漏[]。在中国,荷叶资源相当丰富,全国除了青海和西藏以外,各地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长江、黄河和珠江三大流域。[]我国传统医学和食文化中,荷占有特殊的地位。荷花清热祛暑、活血化瘀、调经美容;莲子肉养心补肾,健脾固肠,为滋补佳品;莲子芯降血压、清心安神;藕可生可熟可食可药,被李时珍称为灵根;青青的荷叶清热解暑,泡茶饮用,祛病健身。用荷叶包装酱菜、卤菜等食品,其味道不变且不怕水浸和油污,荷叶粉蒸肉、荷叶鸡等是色香味鲜的佳肴。[]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的卫监发第45号文件,将荷叶列入第二批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荷叶营养丰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尼克酸、硫胺酸、胡萝卜素等物质,除此以外,还含有钙、磷、铁等微量元素,以及现代化学和药理学研究表明:荷叶中主要含有黄酮、生物碱、挥发油、有机酸等成分,这些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降脂减肥[]、抗HIV[]、保护心血管[]、抗癌[]保肝等一系列生理活性,可见其医药保健价值极高。

二、研究内容

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1.荷叶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2.荷叶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

3.荷叶中几种黄酮类化学成分的鉴定。

三、研究方法

1.查阅文献资料:通过查阅文献了解荷叶黄酮的研究进展。

2.提取方法:碱性85%乙醇回流提取3次,趁热过滤,合并。

分离方法:合并醇液,减压浓缩加适量水上AB-8大孔树脂吸附,乙醇/水梯度洗脱,得水部位、30%乙醇部位、50%乙醇部位、70%乙醇部位和90%乙醇部位,各部位再经硅胶柱色谱、ODS、MCI、SephadexLH-20凝胶柱等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得黄酮类化合物单体。

3.波谱解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等。

四、化学成分

荷叶中除了含有普通植物所共有的碳水化合物、脂质、蛋白质、单宁等常规化学成分外,还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例如莲甙、槲皮素、异槲皮素、芦丁等黄酮类化合物及荷叶碱、原荷叶碱、亚类罂粟碱、N-去甲基荷叶碱等生物碱类物质。

1.黄酮类

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是一类重要的含氧杂环天然有机化合物,泛指两个苯环通过中央三个碳原子相互连接、具有C6-C3-C6结构的一系列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植物中,其在植物体内的存在既有游离的形式,也有与糖结合成苷的形式。目前在植物中发现的黄酮类化合物已经达到了五千多种[]。

荷叶中含有较多的黄酮类化合物,其中以槲皮素含量最为丰富,目前已从荷叶中分离得到30个黄酮类化合物[3],以其苷元类型分类主要有:槲皮素类化合物9个(槲皮素-3-丙酯,槲皮素,异槲皮苷,芦丁,金丝桃苷,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槲皮素-3-O-鼠李糖苷,槲皮素-3-O-阿拉伯糖-(1→2)-半乳糖苷,槲皮素-3-O-木糖-(1→2)-葡萄糖苷);异槲皮素类化合物6个(异鼠李素,异鼠李素-3-O-葡萄糖醛酸苷,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O-鼠李糖-(1→6)-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O-来苏糖-(1→2)-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鼠李糖-(1→6)-来苏糖-(1→2)-葡萄糖苷);山柰酚类化合物6个(山柰酚,山柰酚-3-O-半乳糖苷,紫云英苷,山柰酚-7-O-葡萄糖苷,山柰酚-3-O-葡萄糖醛酸苷);杨梅酮类化合物3个(杨梅酮-3-O-葡萄糖苷,杨梅酮-3-O-半乳糖苷,杨梅酮-3-O-葡萄糖醛酸苷)以及其他黄酮化合物6个(香叶木素-7-O-六碳糖苷,香叶木素,丁香亭-3-O-葡萄糖苷,柯伊利素-7-O-葡萄糖苷,黄芩新素Ⅱ,粘毛黄芩素Ⅲ)。

2.生物碱类

生物碱(Alkaloid)是存在于自然界中一类含氮的有机化合物,有似碱的性质,大多数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到现在为止临床应用的生物碱有80多种[10]。

荷叶生物碱的研究始于19世纪,国内外学者先后从荷叶中分离得到22个生物碱成分[3],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单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6个(乌药碱,N-甲基衡州乌药碱,N-甲基异衡州乌药碱,去甲基乌药碱,亚美罂粟碱,N-去甲基亚美罂粟碱);阿朴啡类生物碱6个(番荔枝碱,莲碱,荷叶碱,N-去甲基荷叶碱,O-去甲基荷叶碱,鹅掌楸宁碱);氧化阿朴啡类2个(氧化荷叶碱,鹅掌揪碱);原阿朴啡类生物碱(原荷叶碱);去氢阿朴啡类生物碱4个(去氢荷叶碱,去氢莲碱,去氢番荔枝碱,睡莲碱)以及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3个(莲心碱,异莲心碱,甲基莲心碱)。

3.挥发油类

新鲜的荷叶具有令人愉悦的独特清香气味,可开发为一种香料资源。

张贇彬等[]用吹扫/捕集-热脱附气质联用法对采用蒸馏萃取法提取得到的荷叶挥发油成分进行定性检测,与直接进样气质联用进行比较后,共检测出84种成分,包括有机酸、酯、醛、酚、烷烃、芳香烃、烯烃以及含氮、硫、氧杂原子的化合物。朱欣婷等[]用气质联用法比较利用有机溶剂-水蒸气蒸馏提取荷叶普通粉和超微粉的挥发油,从荷叶普通粉中分离出80种化学成分,鉴定出49种,占挥发油总量的66.86%;从荷叶超微粉中分离出107种化学成分,鉴定出67种,占挥发油总量的78.44%。

4.其他

荷叶中还含有有机酸类、beta;-谷甾醇、胡萝卜苷、beta;-胡萝卜素、鞣质、皂类、甾体、维生素C、多糖、多酚、原花青素、蛋白质、脂肪酸、将倍半萜类等成分[]。

五、药理作用

1.抗氧化作用

肖桂青等[5]采用化学发光法考察了荷叶生物碱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并与荷叶水提液、荷叶醇提液及维生素C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荷叶生物碱对3种氧自由基O2-、OH和H2O2均具有清除活性,其中对OH的清除能力最强,是维生素C活性的11倍;荷叶水提液、荷叶醇提液O2-,OH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其中OH的清除能力也强于维生素C。

荷叶黄酮具有良好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通过油脂的抗氧化实验,表明荷叶黄酮提取液对花生油和猪油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且黄酮类物质的添加量在试验剂量范围内与其抗氧化性正比例[]。

2.降脂减肥作用

WuCH等[6]研究了富含黄酮的荷叶提取物对高脂饮食致肥小鼠的降脂减肥作用。结果显示提取物可以降低小鼠体重,减少脂肪堆积,降低血清天冬氨基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活性,同时抑制脂肪酸合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和HMG-CoA还原酶的表达,增加肝脏中AMP激活的蛋白激酶磷酸化作用。表明该提取物可以靶向作用脂肪调节酶,具有降脂减肥的活性[6]。

相关应用研究2型糖尿病(NIDDM)大鼠模型比较研究了醇提荷叶生物碱和酸提生物碱盐的降脂作用,结果显示两者均有降脂作用,并且生物碱盐降血脂作用强于生物碱[6]。

3.抗HIV

KashiwadaY等[7]研究发现衡州乌药碱、O-去甲基衡州乌药碱、荷叶碱这三种荷叶碱可以发展成为抗HIV病毒的新前导物[7],在进行构效关系的研究中发现3个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甲基莲心碱,莲心碱和异莲心碱)和1个阿朴菲类生物碱荷叶碱同样具有抗HIV的活性。这些化合物可作为未来治疗AIDS的潜在前体药物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4.保护心血管

SubashiniR等[8]研究荷叶提取物对异丙肾上腺素导致的大鼠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每天预处理荷叶提取物(100,200,390mgkg-1)可以改善异丙肾上腺素介导的大鼠心肌的各种生理参数,荷叶对实验中的诱导的大鼠心脏毒性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荷叶中的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如莲心碱[],异莲心碱和甲基莲心碱,具有十分显著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黄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cl-2、下调Bax和Caspase-3的表达,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5.保肝

荷叶黄酮具有治疗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降低肝脏TG水平有关,预示着长期服用可以从源头预防和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具有开发价值[]。

6.抗癌

NakamuraS[9]等研究了荷叶黄酮提取物(NNE)抑制乳腺癌的作用,体外实验表明NNE理后的MCF-7胞被阻滞于G0/G1期,NNE抑制p53磷酸化和p21的表达,下调细胞周期蛋白(cyclins)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s)的表达。体内实验显示经NNE处理后小鼠的肿瘤体积和质量显著减少,表明荷叶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

7.抑菌

荷叶黄酮对肉类常见腐败菌大肠杆菌(E.coLi)、荧光假单孢菌(P.Fluorescens)、铜绿假单孢菌(P.Aerug-inosa)、酵母菌(Saccharomycete)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所以荷叶抑菌活性成分可作为一种廉价而安全有效的天然防腐剂,用于解决某些食品中过多使用化学防腐剂而带来的安全问题[]。

荷叶毒副作用小,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以及药用成分,是非常有开发价值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我国荷叶资源丰富,但荷叶加工业非常落后,仅部分应用于食品、医药生产,剩余大部分都是作为肥料烂在荷田里,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因此,深入开发利用荷叶,推动荷叶产业的发展,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对荷叶化学成分的研究,有助于荷叶的进一步开发荷叶黄酮类物质可以作为抗氧化剂、抑菌物质外,还可以用于天然食用色素添加剂及天然甜味剂。荷叶黄酮具有极高的使用、食用及药用价值,因此随着研究进展不断深入,作用机理更加明确,在不久的将来,荷叶黄酮广泛用于食品、药品、保健品及化妆品中,为人类造福[]。

参考文献

[1]中国植物志编委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3-4.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

出版社,2015:275-276.

[3]陈曦,戚进.荷叶中黄酮和生物碱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

21(18):211-214.

[4]杨锋.荷与中国文化,广闻博录.

[5]肖桂青,田云,向阳.荷叶生物碱清除氧自由基作用的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

程,2011,28(10):35-38.

[6]WuCH,YangMY,ChanKC,etal.Improvementinhigh-fatdiet-inducedobesity

andbodyfataccumulationbyaNelumbonuciferaleafflavonoid-richextractinmice

[J].JAgrFoodChem,2010,58(11):7075-7081.

[7]KashiwadaY,AoshimaA,IkeshiroYetal.Anti-HIVbenzylisoquinolinealkaloidsand

flavonoidsfromtheleavesofNelumbonucifera,andstructure-activitycorrelations withrelatedalkaloids[J].BioorganMedChem,2005,13(2):443-448.

[8]SubashiniR,ajaduraiM.EvaluationofcardioprotectiveefficacyofNelumbonucifera

leafextractonisoproterenol-inducedmyocardialinfarctioninWistarrats[J].IntJ

PharmaBiosci,2011,2:285-294.

[9]NakamuraS,NakashimaS,TanabeG,etal.Alkaloidconstituentsfromflowerbuds

andleavesofsacredlotus(Nelumbonucifera)withmelanogenesisinhibitory

activityinB16melanomacells[J].BioorganMedChem,2013,21(3):779-787.

[10]吴继洲,孔令义.天然药物化学.中国科技医药出版社.第六章.第十一章.

[11]张贇彬,廖存铅,崔俭杰.吹扫/捕集-热脱附气质联用法对荷叶挥发油成分的

对比分析[J].化学学报,2009,67(20):2368-2374.

[12]朱欣婷,丁丽娜,刘云等.荷叶普通粉与超微粉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对比研究

[J].广东农业科学,2012(15):120-123.

[13]夏明辉,赵晶,韩立峰,房士明,王涛.荷叶化学及药理学研究进展[J].辽宁

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1:102-104.

[14]林国荣.荷叶黄酮的分离及对油脂抗氧化的研究[J].粮食与油脂,2015,

28(1):20-23.

[15]李珊珊,吴倩,袁茹玉等.莲属植类黄酮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J].植物学报,

2014,49(6):738-750.

[16]纪冰,宋涛,徐晟伟等.荷叶黄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

2009,24(6):516-518.

[17]王俊杰,舒洋,龙婷,吴海燕,陈福春,方会龙,蒋显勇.荷叶黄酮治疗小鼠非

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1,27(2):61-63.

[18]刘晓艳,陈海光,叶思平,陈展豪.荷叶黄酮的提取及对肉类腐败菌抑菌活性

研究[J].2015,36(8):25-29.

[19]王晓娜,王晓梅,杨素珍,莲主要部位功能活性成分概述[J].食品研究与开

发,2016,1:216-220.

资料编号:[38036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