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背景白藜芦醇(resveratrol , Res), 分子式为C14H12O3 , 分子量为228.25 , 无色针状晶体, 难溶于水, 易溶于乙醇、乙酸乙酯、丙酮等极性较强的溶剂,是一种含有芪类结构的非黄酮类多酚化合物,与氨水等碱性溶液显红色,与三氯化铁-铁氰化钾可发生显色反应。
天然的白藜芦醇有顺反两种结构(1,2),自然界中主要以反式构象[1]存在。
其植物来源主要是虎杖Polygonumcuspidatum Sieb. et Zucc.的干燥根茎和根,葡萄科植物葡萄Vitis vinifera果实的皮和籽,豆科Fabaceae植物花生Arachis hypogaea的种子等[2]。
它是植物抗毒素(phytoalexin),也就是天然的植物性抗生素,是植物为了抵御病毒入侵而产生的抗毒性物质。
最早在1939年由日本人Tokaoka[3] 从毛叶藜芦( Veratrum grangiflorum) 的根部分离得到,而1.cis-Resveratrol2.trans-Resveratrol 白藜芦醇真正引起人们重视是在1990年代。
当时人们发现尽管法国人同样爱吃奶酪等高胆固醇食物, 但其心血管病发病率较其他西方国家低。
这个被称为法国悖论的现象,究其原因便是法国人常饮的葡萄酒中含白藜芦醇[4],于是这一发现就引发了全世界研究白藜芦醇的热潮。
现代研究发现, 白黎芦醇不仅具有抗白细胞突变、抗真菌、抗脂质过氧化、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冠状动脉扩张等多种生物活性[5-6],还有显著地抗癌作用[7]。
自 1997 年, Jang [7]等在Science 杂志上对白藜芦醇在癌症上表现出的抑制作用进行了报道以来,针对白藜芦醇抗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日趋广泛。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