莪术研究进展概述摘要 莪术是传统中药材,分布于我国各地,在民间广泛使用。
通过文献检索和综合分析等方法,本文从莪术的本草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几个方面展开综述,阐述了莪术近年来的研究现状及相关成果,为莪术的质量研究及标准制定提供可行性参考,以利于温经汤的质量标准制定和为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莪术;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莪术为姜科植物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和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Chen et C.Ling的根茎,具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之效,常用于血气心痛,饮食积滞,脘腹胀痛,血滞经闭,痛经等[1]。
现代植物化学研究表明,莪术的化学成分主要含有挥发油和姜黄素类、多糖类等,其中挥发油占1%~2.5%。
而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单萜和 倍半萜类, 如莪术二酮、莪术醇、吉马酮、莪术烯、呋喃二烯和beta;-榄香烯等 [2] 。
莪术具有抗痛经、抗肿瘤、抗血栓、调血脂、抗组织纤维化、抗炎镇痛、抗菌抗病毒、降血糖、抗氧化等多种药理学作用 [3] 。
本文对近年来莪术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的研究新进展进行概述,以期为基于指纹图谱技术的莪术药材质量的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1.本草考证莪术古名蓬莪茂,首载于《药性论》:能治女子血气心痛,破痃癖冷气,以酒醋磨服, 效,别名乌姜、姜七、黑心姜、蓝心姜等。
《新修本草》姜黄条云西戎人谓之蒁药。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