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b/db小鼠模型的丹参茎叶对糖尿病肾病的生物效应评价文献综述

 2023-02-28 22:01:24

摘 要研究表明丹参中主要含有丹参酮和丹酚酸两大类化合物,其有效成分在临床应用方面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如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栓、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抗菌消炎、抗肿瘤、抗氧化、保肝等作用。

关键词丹参;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引言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干燥根及根茎,是最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之一,首载于《神农本草经》。

其味苦,性微寒,可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

近年来关于丹参的研究有大量的文献报道,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文就丹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综述如下。

1. 丹参化学成分研究迄今为止,已从丹参中分离得到50多种有效成分,主要分为两类:脂溶性的二萜醌类化合物[1]和水溶性的酚酸类成分[2]。

1.1 丹参脂溶性成分1.1.1 邻醌型的丹参酮类二萜这类化合物在丹参中的量较高,有较强的生理活性。

该类化合物主要有: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丹参甲酯、丹参新酮、二氢丹参酮Ⅰ、次甲丹参酮、准丹参酮、红根草邻醌、丹参二醇、紫丹参甲素~己素等[1]。

其中最主要的脂溶性成分为丹参酮ⅡA,其量约为药材的0.1%~0.9%。

1.1.2 对醌型的罗列酮类二萜这类化合物在丹参中的量很低,主要有异丹参酮Ⅰ、异丹参酮ⅡA、异丹参酮ⅡB、异隐丹参酮、异二氢丹参酮Ⅰ、7alpha;-乙氧基罗列酮、丹参新醌甲~丁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