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细胞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板蓝根抗炎作用机制文献综述

 2023-02-28 22:02:56

摘要:板蓝根为十字花科菘蓝属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rot.)的干燥根,原产我国,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河南、广西、台湾等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本品味苦性寒,归心、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瘟毒发斑、高热头痛、大头瘟疫、烂喉丹疹、喉痹、疮肿、水痘、麻疹、肝炎、流行性感冒等病症。

其主要产品有板蓝根颗粒冲剂,随着国际上应用天然药物的热潮,板蓝根的药理活性及其有效成分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就有关板蓝根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化学成分1.1有机酸类化合物 包括丁香酸(syringic acid)、棕榈酸(palmiticacid)、吡啶3-羧酸(3-pyridinecarboxylic acid) 、顺丁烯二酸(maleic acid)、2-羟基-1,4-苯二甲酸(2-hydroxy-1,4-ben-zenedi carboxylic acid)、琥珀酸( succinic acid)、5-羟甲基糠酸(5-hydroxymethyl furoic acid)、苯甲酸(benzoic acid)、亚油烯酸( linolenic acid)、水杨酸(salicylic acid)、邻氨基苯甲酸(2-minobenzoic acid)、芥酸(erueic acid)。

部分学者通过鲎试验法、内毒素致家兔发热实验和脂多糖致小鼠死亡实验,研究从板蓝根中提取分离可抗内毒素的有效成分,结果发现板蓝根中的水杨酸、邻氨基苯甲酸、丁香酸、苯甲酸、4(3H)-喹唑酮均具有良好的抗内毒素作用,并且在免疫系统被激活前给予上述物质,将更好地有助于抗内毒素作用的发挥[1]。

1.2 生物碱类化合物1.2.1 吲哚类生物碱2,5-羟基吲哚(2,5-dihydroxy-indole)、2,3-二氢-4-羟基-2-氧-吲哚-3-乙腈(2,3-dihy-dro-4-hvdroxv-2-oxo-indole-3-acetonitrile)、吲哚-3-乙腈-6-O-beta;-D-葡萄糖苷(indole-3-acetonitrile-6-O-beta;-D-glucopyranoside)、isaidigodione和(E) -二氧羟苄吲哚酮[(E)- (3,5-dimethoxy-4-hydroxy, benzylidene) -2-indolinone]。

1.2.2喹唑酮类生物碱 3-羟苯基喹唑酮、3-(2-hydroxyphenyl)- 4(3H) -quinazolinone、isaindigotone 4-1H,3H)喹唑二酮和3-(2-羧基苯基)-4(3H)-喹唑3- (2-carboxypheny) -4(3H) -quinazolinone。

1.2.3 其他类型生物碱  依靛蓝双酮(isaindigotidione)、7-羟基脱氧鸭嘴花碱[2],经文献检索,7-羟基脱氧鸭嘴花碱的1H-NMR 数据同文献[3]中的 2- Hydroxy - 7,8-dihydro - 6H,11H - pyrrolo[2,1- b]quinazolin - 11-one一致,该化合物为首次从天然药物中分离得到,为新的天然产物。

1.3苷类  吲哚-3-乙腈-6-O-beta;-D-葡萄糖苷、吲哚-3-乙腈[4]、大黄素-8-0-beta;-D-葡萄苷(emodin-6-0-beta;-D-gluco-side)、异牡荆苷(homovitexin)、蒙花苷(linarin)、喜果苷[5,6]、beta;-正丁基-D-塔格糖苷和木脂素A(indigoticoside A)[7]。

据研究表明板蓝根中的尿苷、鸟苷、腺苷等核苷类成分亦具有抗病毒的活性,其抗病毒机制是干扰病毒核酸的合成[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