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硝酸咪康唑软膏曾用名为菌克软膏,为解放军第102医院生产的非标准制剂,主要成分为盐酸林可霉素、硝酸咪康唑和醋酸地塞米松,同时还有其他抑菌成分的辅料存在。
其中盐酸林可霉素是抗生素类药,主要适用于葡萄球菌属、化脓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属及厌氧菌所致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硝酸咪康唑为广谱抗真菌药[1];醋酸地塞米松[2]是肾上腺皮质激素药,抗炎抗过敏效果比较好。
几种主药联合使用抗菌消炎效果更佳,主要用于湿疹、皮炎等疾病[3]。
软膏剂是是继口服、注射制剂之后又一类国内外广泛应用的制剂,它是一种将中、西药与适宜基质混合均匀的并具有一定稠度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其易于涂抹,透皮吸收避开首过效应,能有效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并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4]。
随着医药技术不断进步,制备工艺的不断完善,软膏剂的新基质和皮肤安全性研究不断深入,不同厂家和不同类型的软膏走向市场直接面向患者,这就要求我们在药品质量安全方面严格把关,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我国就药品微生物质量安全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标准化规范制度即微生物限度检查。
1.影响软膏的微生物限度检查的因素1.1药物自身1.1.1 软膏中原料药原料药[5]常常是生产中造成微生物污染的最主要原因,虽然可以通过灭菌的方法杀死一些污染的微生物,但是也可能会因此引入某些无法消除的细菌尸体,尸体过多就会因菌体内毒素而引起副作用,过高的微生物含量也会导致灭菌失败,造成药品质量安全隐患,因此各国就质量安全问题提出各微生物限度标准来减少原料药对药品的微生物污染。
如果软膏中的原料药不符合药用标准,可能会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甚至影响实验结果,中药类软膏更要明确所含中药的药源地与药用部位,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多样,不同药源地和药用部位中的有效成分有所差异,还有在中药软膏中添加的一些辅料,都会给微生物限度检查带来不便。
1.1.2 软膏中的抑菌成分李佳宁[6]指出一些中成药和西药中含有牛黄、VB2类等一些会对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的成分,对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测试供试品本身在试验条件下,对微生物生长繁殖是否有抑制作用,来检验微生物限度的准确与否。
对于某些软膏来说,除了处方中的某些主药具有抑菌作用,在制备软膏的过程中添加的便于制剂储存的防腐剂也具有抑菌性,所以在进行微生物限度检验前或者过程中,要按照药典规定进行预实验,消除这些成分的抑菌作用,使之不影响微生物限度检查的结果,通常是用稀释的方法观察抑制菌的生长情况及控制菌的阳性对照实验来进行验证[7]。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