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附气血药对配伍对小鼠肝脏P450酶mRNA表达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3-03-03 22:11:30

中药相须相使药对配伍对肝微粒体的影响研究进展

药对是中医临床遣药组方常用的配伍形式,组成简单但具备中药配伍的基本特征,最终起到增效减毒的效果。相须相使药对主要为发挥协同增效的作用。肝药酶,即肝细胞微粒体中细胞色素P-450系统,是肝脏代谢药物的关键酶,是人体内药物代谢过程中最主要的酶类,占药物代谢酶的75%,在外源性化合物的生物转化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中药相须相使药对配伍对肝微粒体的影响的现代研究进展。

关键词药对;配伍;肝微粒体;相须相使

1 相须相使药对配伍机制

药对是两味中药的有机结合,是在中药基本理论的指导下选取组成的,是中药配伍临床运用最简单、最基本和最常见的形式。[1]药对不仅符合中药七情配伍理论和组合法度,而且还涵盖了药物的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方面的内容,具有紧扣病机、功用专一、药简力宏、疗效确切等特点。用药对为代表研究中药的配伍规律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重要的示范价值[2]

药对是我国历代医家积累临床用药经验凝练得出的最小组方,复方中药对的存在有助于理解和研究单味中药与方剂的关系[3]。从组成简单、疗效确切的药对入手,探讨中药复方配伍规律、作用机制及药效物质基础,对中医临床科学合理的组方用药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4]。研究表明,两种或多个药物协同用药可以改变单项使用某一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使其体内滞留时间延长,代谢速度减慢,从而维持较长时间的血药浓度[5],例如有研究表明用川芎和黄芪配为药对,静脉给药后测定川芎中主要药效成分藁本内脂的药动学参数,发现联合用药后其体内消除时间较单独川芎给药时延长,且AUC也相对较高[6],即从药动学上证明了黄芪和川芎药对的协同用药意义不仅是在功效上相互增补,同时增强了其中一味药物的药效[7]。另外,药对的协同使用也可以在药物提取过程中提高药物中某些功效成分的提取效率,使其溶出度高于单项药物提取时的溶出度[8]。例如高良姜和香附药对的提取,实验表明,相较于分别单独提取高良姜和香附药材,二者合并提取时,其功效成分桉油精和alpha;-香附酮的提取效率较单独提取时有明显的提高[9]

药对整体综合效应的发挥在于其组成药味配伍的精当,它们配合在一起煎煮过程中伴随着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反应,通过这些化学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使得药对溶出的功效物质发生量变与质变,从而影响药对整体功效的变化。并且当药对进入机体后,不同的化学物质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中也可产生促进或抑制等相互作用。因此,药对配伍效应物质的体内外变化研究是揭示药对配伍规律的基础,是认识药对现代科学内涵的前提[10]

现代有学者将相须相使配伍的作用机制大致分为三种情况[1],赋予了该类配伍新的解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