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苍耳亭对细胞的体外抑制实验
摘 要: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一直被作为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的来源之一。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爵床科,伞形科,大戟科,木兰科及菊科植物中。目前,从菊科中提取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包含3 000多种。我们以从苍耳草中提取分离的苍耳亭为研究对象,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定性、抗黑色素瘤体内外活性研究和体内药动学初步研究。
关键词:苍耳亭,提取分离,结构鉴定,体内外活性。
苍耳草为菊科苍耳属植物苍耳Xanthiumsibiricum Patrin exWidder.[X.strumarium L.]的全草,入药部位为地上干燥部分。生于荒坡草地或路旁,分布于全国各地。《中国药典》只收载苍耳X.sibiricum的果实即苍耳子应用。但国医大师周仲英、朱良春喜好用苍耳草代替苍耳子治疗鼻炎、皮肤瘙痒、风湿病等疾病。苍耳草性寒,寒可清热,具有清风热、解毒作用,对于皮肤瘙痒和疮毒的疗效较高,并对麻风症具有独特的医疗价值[1]。苍耳草倍半萜内酯成分常含有alpha;,beta;-不饱和羰基-gamma;内酯结构片段,该结构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具有抗微生物、抗氧化、抗过敏、抗炎镇痛、降血糖等药理作用[2]。苍耳亭是苍耳草中倍半萜内酯类的主要活性成分,其抗肿瘤、抗菌、抗疟原虫等活性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3-4]。苍耳亭的含量在苍耳草中高于苍耳子并且六月份采摘含量最高[5]。有关苍耳亭的研究,还只侧重于提取分离及初步的药理活性筛选。对其药理活性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开发其药用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Annexin V 是一种分子量为35~36 kD 的Ca2 依赖性磷脂结合蛋白,能与PS 高亲和力特异性结合。将Annexin V 进行荧光素(FITC、PE)或Biotin 标记,以标记了的Annexin V 作为荧光探针,利用流式细胞仪或荧光显微镜可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碘化丙啶(propidine iodide,PI)是一种核酸染料,它不能透过完整的细胞膜,但在凋亡中晚期的细胞和死细胞,PI 能够透过细胞膜而使细胞核红染。因此将Annexin V 与PI 匹配使用,就可以将凋亡早晚期的细胞以及死细胞区分开来[5]。
在Annexin-V/PI双染法的基础上,在双变量流式细胞仪的散点图上,左下象限显示活细胞,为(FITC-/PI-);右上象限是非活细胞,即坏死细胞,为(FITC /PI );而右下象限为凋亡细胞,显现(FITC /PI-)。
MTS/PMS比色法测定苍耳亭对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增殖的影响
收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B16F10细胞,调整细胞悬液浓度至5.0103/ml,将细胞种至96孔板中,每孔200 mu;L,约1 000个细胞/孔。将96孔板置37℃、5%CO2温箱中培养12和24 h,使细胞贴壁。待细胞融合后加入苍耳亭(2.5,5,10,20,30,40 M)1mu;L/孔,紫杉醇(40 mu;M )1 mu;L/孔作为阳性药,对照组中加入等体积DMEM。继续在37℃、5% CO2温箱中培养12和24 h。培养一定时间后每孔加入40 mu;L MTS/PMS溶液,使得MTS、PMS终浓度分别为333 mu;g/mL和25 mu;M。置37℃、5%CO2温箱中继续培养4 h后,在酶联免疫检测仪490 nm处测量各孔的吸光值。以对照组细胞生长率为100%,计算各给药组细胞存活率=OD给药/OD对照100%[4]。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